三峡波涛饱泝沿,过桥雷电记当年。
江声仿佛瞿唐口,石角参差灩澦前。
应有夜猿啼古木,已将秋叶作归船。
老僧未省游巴蜀,松下相逢问信然。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游庐山山阳七咏其六三峡石桥》
泛译:在庐山山阳游玩,写了七首诗,这是第六首,描述了三峡的石桥。
中文译文:
三峡波涛饱泝沿,
过桥雷电记当年。
江声仿佛瞿唐口,
石角参差灩澦前。
应有夜猿啼古木,
已将秋叶作归船。
老僧未省游巴蜀,
松下相逢问信然。
诗意:
这首诗是苏辙在游览庐山山阳时写的,描绘了三峡的景色和桥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三峡波涛滚滚的景象的感叹,同时提到了过桥时雷电交加的景象,勾起了他对过去历史的回忆。他描述了江水的声音仿佛是从古代传来的,犹如瞿唐(指古代文人瞿塘峡)的声音。石桥前的石角错落有致,流水潺潺,给人一种美丽的感觉。诗中还提到了夜晚猿猴在古老的树木上啼叫的场景,以及秋叶随船归去的景象。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曾去过巴蜀地区的遗憾,他希望能在松树下与他人相遇,探询巴蜀之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游览三峡石桥的景色和感受。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如波涛饱满、石角参差等,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江水的浩渺和山景的壮丽。同时,通过描绘雷电和夜晚猿猴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的回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展现了他对巴蜀之地的向往和对旅途中的相遇的期望。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感受,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盟。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芝兰桃李环围著。拥和气、浮帘幕。寿斝交飞争满酌。一声珠B728,数敲牙板,应有梁尘落。腰金虽重何曾觉。更看悬鱼上麟阁。不用祖洲寻灵药。平时阴德,几人今日,额手称安乐。
大渡河边蛮亦愁,汉人将渡尽回头。此中剩寄思乡泪,南去应无水北流。
灯火烘春,楼台浸月,良宵一刻千金。锦步承莲,彩云簇仗难寻,蓬壶影动星球转,映两行、宝珥瑶簪。恣嬉游,玉漏声催,未歇芳心。笙歌十里夸张地,记年时行乐,憔悴而今。客里情怀,伴人闲笑闲吟。小桃未静刘郎老,把相思、细写瑶琴。怕归来,红紫欺风,三径成阴。
寒釭融白脂,冻焰结红豆。草有问字人,明朝能载酒。
邹田二忌不相能,买卜之言恶足明。利害伤真至于此,姓田人去恨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