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孟浩然在游览精思观时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孟浩然从山谷中出来,已是日暮时分,回望山下的路,不禁看到了牛羊群放牧的景象。樵子们默默无言地迷失了方向,与草虫在寒冷的夜晚不再有声音。而孟浩然却站在衡门前,仍然期待着他的朋友王白云的归来。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曛。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望夫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游览精思观为背景,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表达出孟浩然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
诗的第一句“出谷未停午”,描绘了孟浩然从山谷中出来,已是午后。诗人身处山谷中,向外向上走,形成了由低到高、由阴到阳的过程。
第二句“到家日已曛”,表现了时间的迅速流逝,诗人行路的时间,已过了一天的大部分,天色渐渐昏暗起来。
第三句“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诗人回首来时的山路,看到了牛羊群放牧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与孟浩然在山谷中的沉静心灵相呼应。
第四句“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山林,樵子们迷失了方向,草虫安静无声。这暗示着孟浩然身处的环境的寂寥和冷静。
最后一句“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描写了孟浩然站在衡门前等待朋友王白云归来的情景。这句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期待。
整首诗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以自然景物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结合,展示了孟浩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友情的真挚,也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思考人生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出作者深深的思考与感慨。
风中柳絮水中萍。聚散两无情。斜阳路上短长亭。今朝第几程。何限事,可怜生。能消几度春。别时言语总伤心。何曾一字真。
鸣呼祸变稔前朝,都城千雉摧天骄。翠华北征沙漠遥,六宫万里从翚褕。我皇龙飞守宗祧,周宣汉武见今朝。问安视膳阻夙宵,位极万乘心何聊。大哉圣孝回天眷,万类革心非革面。天边驿骑急星电,传报{左马右鬼}舆涉淮甸。小臣喜极手欲抃,朝坤一夜欢声遍。遥想千官会星弁,拜舞称觞
进退两途皆曰宾,何烦坐上苦云云。低眉坐处当周物,掉臂行时莫顾人。齿发既衰非少日,林泉能老是长春。行於无事人知否,宠辱何由得到身。
我方开竹径,公肯屈篮舆。别去梦犹见,诗来锦不如。乾坤愁思里,风月醉眠馀。会卜溪桥畔,邻墙小结庐。
闻道东阳水乐亭,一经坡句万年声。我来石洞得飞瀑,谁赋新诗留美名。平地有雷鸣不断,半天无雨势如倾。欲知山水醉翁意,且请主人迟酒行。
笑谈终日任天真,和气春风自袭人。毕竟胸中无适莫,不妨一世总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