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竿修碧净无尘,长伴先生自在身。
万卷旧书中夜烛,满怀和气四时春。
长年潄炼颜如玉,一字推敲句有神。
请践往时渔艇约,夜深共话两三人。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又和刘学录》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宓。这首诗描绘了与刘学录先生相伴的情景,表达了修身养性、博学多才的美好境界。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千竿修碧净无尘,
长伴先生自在身。
万卷旧书中夜烛,
满怀和气四时春。
长年潄炼颜如玉,
一字推敲句有神。
请践往时渔艇约,
夜深共话两三人。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描述了作者与刘学录先生的交往情景。诗中的"千竿修碧净无尘"表达了修身养性、清心寡欲的境界,意味着与世无争、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净。"长伴先生自在身"表达了与刘学录先生长期相伴的愉悦和自在感。
"万卷旧书中夜烛"描绘了他们晚间翻阅着堆满书籍的房间,借助烛光寻找知识的场景。"满怀和气四时春"表达了他们心中充满和谐、友善的情感,使得四季都如同春天般温暖。
"长年潄炼颜如玉"意味着陈宓长期修养身心,使得容颜如同美玉一般,展现出他内外兼修的风貌。"一字推敲句有神"则表明他在写作诗句时,每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个句子都饱含着深刻的意义。
最后两句"请践往时渔艇约,夜深共话两三人"描绘了作者邀请刘学录先生一同回忆往昔,在深夜里共同畅谈,分享心得体会,以此凝聚彼此的友谊。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修身养性、博学多才以及真挚友情的美好。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净,注重修养自身,并强调了知识、思考和友谊的重要性。整首诗词流畅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晒蓑台子上,载酒共跻攀。竟日何妨醉,看云终是閒。千丝平岸柳,一发别州山。颇亦关乡念,春深未得閒。
竹寺青灯永夜,江城黄叶高秋。当时文物尽交游。更为笛声怀旧。牢落一生羁思,风流万斛诗愁。强邀从事到青州。酒病绵绵越瘦。
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雪月照梅溪畔路。幽姿背立无言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浑似玉人常淡伫。菱花相对盈清楚。谁解小图先画取。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