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见山水,身在水中央。
下视楼台处,空多树木苍。
浮云连海气,落日动湖光。
偶坐吹横笛,残声入富阳。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游杭州圣果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登高见山水,身在水中央。
下视楼台处,空多树木苍。
浮云连海气,落日动湖光。
偶坐吹横笛,残声入富阳。
中文译文:
登上高处,眺望山水,身处水中央。
俯视楼台所在,空旷处有苍翠的树木。
飘浮的云彩与海气连为一体,夕阳使湖水闪烁动荡。
偶然坐下吹奏横笛,残余的音响进入了富阳。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游览杭州圣果寺时的景色和感受。作者登上高处,眺望周围的山水景色,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水中心。他向下俯瞰楼台,发现空旷处有苍翠的树木。天空中的浮云与海气交织在一起,夕阳的余晖使湖水闪烁起伏。在这种环境下,作者偶然坐下来吹奏横笛,悠扬的音乐在富阳山间回荡。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杭州圣果寺的景色和情感体验。通过作者的眼睛,读者可以感受到山水之美、树木的苍翠、天空的变化以及夕阳的辉映。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找到了灵感,用横笛的音乐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整首诗以景写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宁静、舒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可以在文字中品味到杭州圣果寺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作者的情感与景色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阴云不见日,何处有秋天。今夕复何夕,青山满檐前。况是中秋夜,玩月不知眠。杯盘同胜友,此事记年年。
斯文宗绪自河南,妙处元非故纸鑽。万里梦归伊阙远,一窗静对玉峰攒。林深雾豹南山隐,海阔风鹏北溟搏。刻楮自怜无一补,写心寄与故人看。
清直如公天自知,晚年百顺了无亏。九成台下方还旆,五老峰前又拥麾。题坐喜逢陈仲举,据床好继庾元规。太平散吏无由到,倚听中和乐职诗。
雨过蒲萄新涨绿。苍玉盘倾,堕碎珠千斛。姬监拥前红簇簇。温泉初试真妃浴。驿使南来丹荔熟。故翦轻绡,一色颁时服。娇汗易唏凝醉玉。清凉不用香绵扑。
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白发非有种,如何忽自生。尽从方寸地,莳此两三茎。场屋债犹欠,山林计未成。头颅知渐丑,羞向镜中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