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乔松径,千年古道场。
泉声与岚影,收拾入僧房。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诗词:《游杭州佛日山净慧寺》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五里乔松径,
千年古道场。
泉声与岚影,
收拾入僧房。
中文译文:
五里长长的松树小径,
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道场。
清澈的泉水声与迷雾的倩影,
都被整理收纳进僧房之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秦观游玩杭州佛日山净慧寺的场景。诗人描述了一条长长的松树小径,长达五里,通向佛日山上的净慧寺。这条小径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见证了无数人的信仰和虔诚。在小径的两侧,清澈的泉水发出潺潺的声音,周围弥漫着迷雾,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最后,诗人将这美景收拾整理,比喻为将这美景收藏在僧房之中,使得僧房也成为了这美景的一部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杭州佛日山净慧寺的景色和氛围。诗人通过描述五里长长的松树小径,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古老的道场之中。泉水声和迷雾的描绘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气息,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与宗教的交融。最后一句"收拾入僧房"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珍视和保护,也体现了对佛教信仰的尊重和敬意。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景色和意境,凝练的文字让人印象深刻。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宗教氛围,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文化和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追求宁静与内心净化的情感。这首诗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也给读者带来了心灵上的愉悦和启迪。
僻巷新苔遍,空庭弱柳垂。井栏防稚子,盆水试鹅儿。喜客加笾食,邀僧长路棋。未能抛世事,除此更何为。
简斋吟集是吾师,句法能参杜拾遗。宇宙无人同叫啸,公卿自古叹流离。穷途劫劫谁怜汝,遗恨茫茫不在诗。莫道墨梅曾遇主,黄花一绝更堪悲。
横洲送我忽俱还,四顾无边已惨颜。雪浪撞天吞几子,抛云将雨起西山。一声霹雳从空下,万丈金蛇掣斗间。舟子惊呼总无色,平生忠信且今番。
雨露满儒服,天心知子虚。还劳五经笥,更访百家书。赠别倾文苑,光华比使车。晚云随客散,寒树出关疏。相见应朝夕,归期在玉除。
弱龄诚昧鄙,遇胜惟求止。如何羁滞中,得步青冥里。青冥有桂丛,冰雪两仙翁。毛节未归海,丹梯闲倚空。逍遥拟上清,洞府不知名。醮罢雨雷至,客辞山忽明。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岩壑。岩壑树修修,白云如水流。白云消散尽,陇塞俨然秋。积阻关河固,绵联烽戍稠。五营承庙略,四野
藤枝既老解纵横,禅老因何解道情。识取个中无把捉,眼前瓦砾是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