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白发已如丝,肯惜忠言负主知。
事大不应回一语,知君不作上官仪。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诗词:《有感》
作者:张嵲
朝代:宋代
李公白发已如丝,
肯惜忠言负主知。
事大不应回一语,
知君不作上官仪。
中文译文:
李公的白发已经如丝,
他是否珍惜忠言来负责任的主知道。
面对重大事务,他不回应一句话,
我知道你不会像上官仪那样行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张嵲写的,他是宋代文人。诗人以李公为主角,描绘了李公白发如丝的形象。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诗人称赞李公是一个明白事理、有责任心的人,他会珍惜那些忠告和忠言。然而,李公却没有回应重要的事务,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诗人通过对比,暗示李公不像上官仪那样积极主动,可能是有所顾虑或胆怯。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公的一种遗憾和失望。诗人希望李公能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而不是像上官仪那样只顾个人利益或避重就轻。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人物的评价和对忠诚、勇敢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廉洁和公正行事的期盼。
月华临霁雪,皓彩射貂裘。桂酒寒无醉,银笙冻不流。怀哉梁苑客,思作剡溪游。竟夕吟琼树,川途恨阻修。
吾亦爱吾贫,樵山采堕薪。百年双短鬓,九职一閒民。秋蔓花僧老,春泓酒毋淳。两生谁可致,此外不关身。
江湖心计不浅,翰墨风流有余。相期乃千载事,要须读五车书。
宝琢珊瑚山样瘦。缓髻轻拢,一朵云生袖。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一自楚台人梦后。凄凉暮雨沾裀绣。
异乡初见子文章,短至仍逢日吉良。下马入门知意重,芳华赠我愧情长。笔端风味谁能及,江上形容莫自伤。一线阳光真白壁,九衢春梦付黄粱。
夜半微雨湿,凌晨春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