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成山百丈,直下独孤城。
事往岁月积,长江依旧清。
昔人经过地,我辈复此行。
但见竹树稠,石崖如削成。
乔木晚未凋,青青发余荣。
天寒远峰澹,日晏长川明。
时危怀古意,岁暮羁旅情。
一室寄绝岸,全家托柴荆。
晨炊饭脱粟,似此田涧氓。
群盗正猖獗,深居且偷生。
反念故园日,默默何由平。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游独孤城下作》是宋代张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利成山百丈,直下独孤城。
山势陡峭,直下峻峭的独孤城。
事往岁月积,长江依旧清。
时光如流水般流逝,长江依然清澈明亮。
昔人经过地,我辈复此行。
古人曾经经过这片土地,我们这一代人再次来到这里。
但见竹树稠,石崖如削成。
只见竹木丛生,石崖陡峭如削成的形状。
乔木晚未凋,青青发余荣。
高大的树木尚未凋谢,郁郁葱葱地展现余秀之姿。
天寒远峰澹,日晏长川明。
寒冷的天空下远山苍茫,太阳下落时长江波光粼粼。
时危怀古意,岁暮羁旅情。
在时局动荡的时刻怀念古人的情怀,岁末的羁旅之情。
一室寄绝岸,全家托柴荆。
一家人寄居在孤寂的岸边,全家人赖以为生的只有柴荆。
晨炊饭脱粟,似此田涧氓。
清晨烧饭磨粟,像这样的贫穷生活。
群盗正猖獗,深居且偷生。
盗匪横行不止,我们深居而且只能苟且偷生。
反念故园日,默默何由平。
思念故乡的日子,默默无语,何以安宁。
这首诗词以独孤城为背景,描绘了作者游历独孤城下的景物和对时光流转、生活境遇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山势、长江、竹木和石崖等景物,展现了独孤城的壮美和自然景观。同时,诗人以自己的游历和生活状态反思了岁月的积淀和人生的困境。他怀念古人的时代,感叹时局的不安和自身的羁旅之情。在物质贫乏的环境下,作者默默地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着对故乡和平安的思念和渴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抒发了对故乡和平安的向往。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隐逸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思考。
呵叱星辰赋远游,更提水镜著中流。读书有眼月千里,爱士无方春九州。论及养生浑是道,时因主试却关愁。武夷不作逢溪老,亦欲临风助击鸥。
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当好官。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几时酒醆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
没譊讹处最譊讹,美玉无瑕贵切磋。几度浑崙提不起,鼠肝虫臂总由他。
人在犂锄烟水乡,结茅高卧小松岗。敕封真静先生号,一卷仙经一炷香。
潇洒碧玉枝,清风追晋贤。数点渭川雨,一缕湘江烟。不见凤凰尾,谁识珊瑚鞭。柯亭丁相遇,惊听奏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