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爱山水,下马虎溪时。
已到终嫌晚,重游预作期。
寺寒三伏雨,松偃数朝枝。
翻译如曾见,白莲开旧池。
黄滔,字文江,莆田人。昭宗干宁二年,擢进士第。光化中,除四门博士,寻迁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其身为节将者,滔规正有力焉。集十五卷,今编诗三卷。 黄滔字文江,莆田人。补诗一首。
游东林寺
平生爱山水,
在马上的时候,
经过了很久,
又来到这里。
寺里寒凉的夏日里下着雨,
松树静静地倾斜着枝叶。
我似曾在别处见过这样的情境,
那里有座废弃的池塘,白莲盛开。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黄滔一次游览东林寺的经历。诗人在马上经过东林寺时,被这里的山水景色吸引,于是他决定再次来到这里游览。然而,当他第二次来到这里时,天气已经变凉,下着夏季的伏天雨,寺内也显得宁静而冷清,松树倾斜的枝叶增添了凄凉的气氛。诗人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他想起了曾经在别处见过的一个废弃的池塘,那里的白莲一片盛开。
赏析:
黄滔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寂寥而凄凉的山水图景。诗中的“游东林寺”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抒发和对生活感悟的体现。诗人以“平生爱山水”的情感态度,以马上经过东林寺再次游览的动机,展示了他对山水美景的痴迷和热爱。然而,当他再次来到寺庙时,却遇到了不尽人意的景象,这里的夏日寒凉、雨水淋湿了庙宇,让人感到寂寥与冷落。诗人用“松偃数朝枝”形容松树倾斜的枝叶,进一步加强了冷清凄凉的氛围。
最后两句“翻译如曾见,白莲开旧池”表达了诗人对这样的景象的熟悉和怀念。在他的记忆中,他曾经在别处看到过类似的景象,那是一个废弃的池塘,但白莲花依然在那里盛开。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景物消逝不去的思考和几许伤感。
整首诗以简约的文字,清新的意境,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对岁月的思考以及对变迁中的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黄滔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
六代俄然又一唐,青山坐阅几兴亡。心知江左非王业,口说中原是帝乡。落日有时登北固,春风吹梦过钱塘。荆坟桧宅依然在,留与乌衣话短长。
道真沉溺九流浑,独泝颓波讨得源。岁晚强颜天禄阁,只将奇字与人言。
有便勤相问,何时得近依。诗搜肠藿瘦,字为眼花肥。云远心犹远,春归人未归。羡君牢闭户,珍重白山衣。
前贤眼力到,占得此名区。荒径百年树,虚堂三面湖。檐阴来钓艇,花外起晴凫。借问园中叟,主人曾到无。
倚石为城竟是痴,春风秋雨柰何其。山容似铁犹能改,世事如棋未可知。庙食孙郎馀草莽,龛灯弥勒賸流离。相逢一笑真难得,把笔赓诗记此时。
旧山诸隐沦,身在苦无身。莫锁白云路,白云多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