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热恼正匆匆,才入山门便不同。
云板声中僧出定,月台影里拂观空。
堂阴岑寂常如夜,殿角清凉不见风。
才得浮云閒半日,明朝马迹又西东。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游承天寺偶成》是宋代诗人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承天寺的情景,表达了他在这个清幽的佛寺中所体验到的宁静和超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人间热恼正匆匆,
才入山门便不同。
云板声中僧出定,
月台影里拂观空。
堂阴岑寂常如夜,
殿角清凉不见风。
才得浮云閒半日,
明朝马迹又西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游览承天寺为背景,通过对景物和感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佛寺中远离尘嚣、心境宁静的体验。
诗的前两句"人间热恼正匆匆,才入山门便不同"意味着在人世间,忧虑和烦恼总是匆匆而来。然而,一旦踏入承天寺的山门,作者感受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境界。这里的"山门"象征着离尘脱俗的境地,进入其中意味着超越了尘世的纷扰和束缚。
接下来的两句"云板声中僧出定,月台影里拂观空"描绘了僧人们在云板声中静坐冥想的景象,月光照耀下他们的身影在观空台上晃动。这里的"云板声"和"月台影"象征着宁静与超脱的境界,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出佛寺中的静谧氛围和超然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堂阴岑寂常如夜,殿角清凉不见风"描绘了佛寺内部的景象。堂阴的宁静如同夜晚,殿角的清凉则与无风相似。这些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佛寺的宁静与静谧,且与外界的喧嚣和烦恼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才得浮云閒半日,明朝马迹又西东"表达了作者在佛寺中的闲适时光,仿佛只过了半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明天到来时,马的蹄声又将东西奔驰,暗示着作者不得不离开这片宁静之地,回到喧嚣的尘世。
整首诗通过对佛寺景物和体验的描写,传达了作者追求心灵宁静和超脱的情感。佛寺的宁静环境和僧人的静思修行成为作者抒发内心烦恼和追求超然境界的象征。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在佛寺中的宁静与超脱的心境。
路入高阳感郦生,逢时长揖便论兵。最怜伏轼东游日,下尽齐王七十城。
珍重郭四郎,临行不得别。晓漏动离心,轻车冒残雪。欲出主人门,零涕暗呜咽。万里隔关山,一心思汉月。
末俗轻浮甚,斯人有古风。持身无表襮,为吏极清通。学似武平一,仕如张长公。龟趺宜篆刻,潜德照无穷。
寻疑天意丧斯文,故选茅峰寄白云。酒后只留沧海客,香前唯见紫阳君。近年已绝诗书癖,今日兼将笔砚焚。为有此身犹苦患,不知何者是玄纁.
白日照驰道,高天双阙开。黄金丞相阁,清吹五侯台。马蹴香尘起,花藏翠幰来。新丰白首客,弹铗夜歌哀。
密密相传理最深。向水里,自生金。个人无口解哦吟。能云步,曳云襟。寻思今古修仙道,今如古,古如今。古今难得遇知音。知音者,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