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科里正莫频频,望麦登场更浃旬。
纨绔向来无饿死,黄冠此去罢迎神。
田间作苦谁怜汝,天上调元合有人。
自叹农家消底物,百金斗米便回春。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用韵赋岁暮田家叹闻之者足以戒也》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用韵赋岁暮田家叹闻之者足以戒也
催科里正莫频频,
望麦登场更浃旬。
纨绔向来无饿死,
黄冠此去罢迎神。
田间作苦谁怜汝,
天上调元合有人。
自叹农家消底物,
百金斗米便回春。
【中文译文】
在这封用韵的赋文中,田家在岁末的感慨足以引起人们的警醒。
缴纳赋税的日期已经不断逼近,
期待着麦子的丰收将在不久后到来。
贵族们素来没有死于饥饿之苦,
而他们这次离去是为了迎接神灵的到来。
田间辛勤劳作的人啊,谁会怜悯你们呢?
上天却调配着元气,却没有人关注。
自诩为农家的底层人士,
只能自叹无奈,但百金能换回斗量的米粮,将带来春天的希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农家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田间劳作者的关切和对社会阶层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岁末催科、期待麦收的情景,以及贵族们迎接神灵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苦农人命运的忧虑。
诗中提到的纨绔和黄冠分别指的是贵族和士人,他们通常不会饱受饥饿之苦。而农民们却在田间辛劳,却很少得到关注和同情。诗人以天上调元的表达方式,暗示着社会的不公和农民们的命运不受人关注。
最后两句"自叹农家消底物,百金斗米便回春"表达了农家人士的心声。他们深知自己在社会中的底层地位,但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工作,用一百金钱能换取一斗米,带来春天的希望和繁荣。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农民生活的关切。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和明快的韵律,表达了对社会阶层不公的批判,同时也赞美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精神。这首诗寓意深远,让人深思社会的公平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红楼十二春寒恻。楼角何人吹玉笛。天津桥上旧曾听,三十六宫秋草碧。昭华人去无消息。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花,无数行人归未得。
古有弓旌礼,今征草泽臣。方同白衣见,不是弃繻人。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草草衣装挈自随,婿贫毕竟与齐眉。绝胜京洛倾城色,鏁向侯门作侍儿。
涧深连石壁,石上生长藤。孤猿来自熟,缘之下复登。赖无樵人迹,且免束薪蒸。
蘋叶烟深,荷花露湿。碧芦红蓼秋风急。采菱渡口日将沉,飞鸿楼上人空立。彩凤难双,红绡暗泣。回纹未剪吴刀沥。梦云归处不留踪,厌厌一夜凉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