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咏月》

见说楼台满玉波,中间惟只锁孀娥。
可怜八万二千户,每到缺时争奈何。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咏月》是一首宋代文同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见说楼台满玉波,
中间惟只锁孀娥。
可怜八万二千户,
每到缺时争奈何。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世俗纷争和寂寞困境的思考与感慨。诗中以楼台满布的玉光来描绘明亮的月光,而“锁孀娥”则象征了月亮中的嫦娥,与后文所述的世俗万般纷争形成鲜明对比。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无奈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新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景象,以及其中的寓意。诗中的“楼台满玉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满月的光辉,给人一种美好而宁静的感觉。而“中间惟只锁孀娥”则表达了月亮中嫦娥的身影,突出了月亮的神秘和寂寞。诗的后两句“可怜八万二千户,每到缺时争奈何”则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感叹。这里的“八万二千户”指的是当时的统计数字,表示广大的社会民众。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社会竞争与纷争的无奈和思考,暗示了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月亮景象的描绘,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感慨融入其中。诗人通过对明月和嫦娥的描绘,折射出自己对于社会纷争和寂寞的感受,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这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社会现象的反思,传达了深邃的情感和思想。

  • 《阳关词三首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投宿山家》

    清流抱孤村,秋意澹林木。水急衡板桥,山空响飞瀑。残叶水边黄,危峰天际矗。日暮何处归,人烟在修竹。

  • 《芗林五十咏》

    谁言玉井春,不作双井味。会有眠云客,领略两相似。

  • 《采实心竹杖寄赠李萼侍御》

    竹杖裁碧鲜,步林赏高直。实心去内矫,全节无外饰。行药聊自持,扶危资尔力。初生在榛莽,孤秀岂封殖。干雪不死枝,赠君期君识。

  • 《和梅挚北池十咏》

    池上有时钓,间忘侍從身。波平方浸月,更退閴无人。藻映鲂鱼尾,风摇独茧纶。一亭容膝地,雅饰免荒榛。

  • 《赋湖中渔翁》

    篮里无鱼欠酒钱,酒家门外系渔船。几回欲脱蓑衣当,又恐明朝是雨天。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