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灯红灼烁,窗月正黄昏。
印出横斜影,分明竹外村。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用谢艮斋韵题欧阳长老墨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屏灯红灼烁,
窗月正黄昏。
印出横斜影,
分明竹外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景象。在一间屏风后的灯光下,红色的灯火闪烁不定。窗外的月光柔和而温暖,正逐渐融入黄昏的时光。在这昏暗的光线下,竹外的乡村景色被印在了窗户上,呈现出清晰的横斜影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黄昏景象。通过屏风后红灯火的闪烁、窗外黄昏时分的月色,以及窗户上清晰的横斜影子,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中。
诗中的屏灯红灼烁,形容了灯光微弱而温暖的状态,给人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窗外的月光正逐渐融入黄昏的时光,传达出自然景色的变换和渐次交替的美感。横斜影子的出现,使得窗外的竹林和乡村景色在昏暗的光线下清晰可见,突显了其与室内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意境。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一种静谧、温馨的氛围中。诗人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展现了一种恬静而富有诗意的境界。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美的独特感悟。
年年黄菊滟秋风。更有拒霜红。黄似旧时宫额,红如此日芳容。青青未老,尊前要看,儿辈平戎。试酿西江为寿,西江绿水无穷。
江海扁舟客,云山一衲僧。相逢两无语,若个是南能。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沾妆疑湛露。绕臆状流波。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惟有三来劲夜。明月暂经过。
抱病荒村望欲迷,骏奔无数独鸡栖。瞻言冬鼓何时歇,好听农郊雨一犁。
楼台寂寂白云堆,三径萦迂锁翠苔。怪得菊松多喜色,只缘琴鹤已归来。人瞻北斗光尤仙,门对南山掩复开。野客再持漫刺谒,不应袖手又空回。
草树加蒙密,波涛计渺冥。似宜穿野屩,直与眺江亭。薪湿厨烟重,泥浑井汲腥。虚堂坐昏黑,时见一流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