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国师公雄大夫,梓枝何用叹扶疏。
刘歆父子无瓜葛,何怪昌言毁仲舒。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咏史上·刘歆》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秀国师公雄大夫,
梓枝何用叹扶疏。
刘歆父子无瓜葛,
何怪昌言毁仲舒。
译文:
秀丽的国师公雄大夫,
为何对于支离破碎而感叹。
刘歆和他的父子并无关联,
何以怪罪昌言毁谤仲舒。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历史人物刘歆的故事。刘歆是宋代的一位官员,他在政治上受到了昌言的攻击和诽谤。诗中通过对刘歆的赞美和对攻击者的质疑,表达了作者对刘歆的同情和对攻击者不公正行为的不满。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对刘歆和攻击者的对比,揭示了作者对刘歆的敬佩和对攻击者的不屑。诗中的"秀国师公雄大夫"一句以秀丽之意来形容刘歆,强调了他的高尚品格和杰出才能。而"梓枝何用叹扶疏"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刘歆遭遇困境的惋惜和不解。接下来的两句"刘歆父子无瓜葛,何怪昌言毁仲舒"则质疑了攻击者昌言对刘歆的诽谤,认为这种攻击缺乏事实依据和合理性。
这首诗词通过对刘歆的赞美和对攻击者的质疑,展现了作者对正直和公正的崇尚。它不仅是对刘歆的歌颂,也是对那些因为嫉妒或其他不良动机而诋毁他人的行为的谴责。整首诗词情感深沉,语言简洁而有力,使人对刘歆的遭遇产生共鸣,并对攻击者的行为产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