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咏史上·宣帝》

孝宣不召山阳守,痛在糟糠不下堂。
家国莫先笞已子,汉人空识抱成王。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作品评述

《咏史上·宣帝》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宣帝不召山阳守,
痛在糟糠不下堂。
家国莫先笞已子,
汉人空识抱成王。

译文:
宣帝不召山阳的守臣,
懊悔于糟糠之中不下堂。
家国无需先责打亲子,
汉人却只知道怀抱着成为王者的野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宋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宣帝为题材,通过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

首先,诗中提到宣帝不召山阳守,暗示了宣帝在治理国家时的一种错误决策。作者以痛心的语气表达了对宣帝不寻求有能力的人才的失望和遗憾。糟糠不下堂的描述,意味着宣帝没有能够聆听智者的建议,没有将人才引入朝堂,使得国家的政务陷入困境。

其次,诗中提到家国莫先笞已子,汉人空识抱成王。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个人权力和名利的批评。家国莫先笞已子,意味着国家和家庭的利益应该放在个人利益之前。然而,汉人空识抱成王,指出许多人只注重个人的权势和地位,而忽视了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和奉献。这种对社会现象的点评,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风气的关注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宋代历史人物宣帝的描述,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示了作者对于理想国家治理和人民觉醒的期望和愿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诗人呼唤人们应当以家国利益为重,关注社会公共价值的追求。

  • 《别陕州王司马》

    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

  • 《扇子诗》

    引手折纖枝,月边簪玉儿。好与一杯酒,酒香知是谁。

  • 《感怀》

    旧日城壕兴,真成一梦间。伯伦坟上土,叔子望中山。落日难留恋,孤云自往还。秋风吹杖屡,回首涕空潸。

  • 《吴门 一》

    江南花草尽愁根,惹得吴娃笑语频。独有伤心驴背客,暮烟疏雨过阊门。

  • 《暮春浐水送别/一作暮春送客》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 《王农丞舟中》

    危樯高占飞鸦字,就淮两路传宣使。面如玉盘腰有金,见说京淮已无事。儒生性命何足怜,十年厌闻犬羊膻。一朝悔祸亦不恶,且愿四海皆安眠。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