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咏史上·王昭君》

呼韩骨冷复雕陶,夜夜穹庐朔月高。
为问琵琶弦底话,得无一语诉腥臊。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作品评述

《咏史上·王昭君》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普。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呼韩骨冷复雕陶,
夜夜穹庐朔月高。
为问琵琶弦底话,
得无一语诉腥臊。

译文:
呼唤韩骨,冷冽的寒风再次雕塑,
每个夜晚,北方的月亮高悬。
我想问琵琶的琴弦底下隐藏的故事,
它能否述说一句言辞,诉说残酷的遭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王昭君为题材,描绘了她的悲惨命运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被迫嫁给匈奴的单于,成为了外国的王妃,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过上了囚禁的生活。诗中的"呼韩骨冷复雕陶"表达了作者对王昭君的呼唤和思念,同时也暗示了她所经历的严寒和艰辛。

"夜夜穹庐朔月高"描绘了北方的夜晚,清冷的天空中高悬着皎洁的朔月。这一景象与王昭君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她的孤独和无助。

接下来的两句"为问琵琶弦底话,得无一语诉腥臊"表达了作者的疑问和关切。他想知道琵琶的琴弦底下是否隐藏着王昭君的苦楚和遭遇,是否能够传递她的心声和对外界的诉说。"腥臊"这一形容词用来描绘王昭君所遭受的痛苦和屈辱,使人倍感唏嘘。

整首诗通过对王昭君命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冷峻的自然景象和琵琶的隐喻,将王昭君的悲愤和痛苦传递给读者,唤起了人们对她的怜悯和敬意。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子陵濑》

    不为故人出,出则将如何。交道古难终,岂唯畏虞罗。萧何丰沛旧,未免投金科。先生诚高哉,无愧紫芝歌。

  • 《十二日登列岫亭有设空幄者去之荐福酌浅沙泉》

    轩亭著难稳,名字又恶同。譬犹死得谥,美恶百代公。维洪之厌原,兹为众山雄。何许千万间,可以屏障充。不于春夏时,刻画仍遗冬。岂非即其西,故取摇落中。所得正且尽,评自曾南丰。是令登赋士,谈说口不容。我留豫章城,十日雨且风。重寻湖上宅,再叩仙佛宫。未行北沙门,忧心

  • 《仪真太守召看牡丹》

    何事化工情愈重,偏教此卉大妖妍。王孙欲种无馀地,颜巷安贫欠买钱。晓槛竞开香世界,夜阑谁结醉因缘。须知村落桑耘处,田叟饥耕妇不眠。

  • 《偈颂八十七首》

    咄这乾屎橛,生来太妖孽。堪笑老云门。一棒打不杀。

  • 《送宗实上人游江南》

    忽辞洛下缘何事?拟向江南住几时?每过渡头伤问法,无妨菩萨是船师。

  • 《华藏寺会故人》

    百忧成阻阔,一笑得留连。城郭西风里,园林落照前。共知官似梦,莫负酒如泉。兴罢重携手,江湖即渺然。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