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齐赵倚黄昏,曾叹蒙恬灭子孙。
一日上天沾五鼎,依角蜚粟度龙门。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咏史上·主父偃》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历史人物主父偃为主题,表达了对主父偃的赞美和景仰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当年齐赵倚黄昏,
曾叹蒙恬灭子孙。
一日上天沾五鼎,
依角蜚粟度龙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当年齐赵倚黄昏"开篇,描绘了古代齐国和赵国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的景象,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接着,诗人提到了主父偃,他是一位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诗中的"曾叹蒙恬灭子孙"表达了诗人对主父偃的敬佩之情,蒙恬是主父偃的后人,他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了自己的家族和子孙的未来。
下半部分的"一日上天沾五鼎"和"依角蜚粟度龙门",运用了寓言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主父偃的英勇和豪迈。"一日上天沾五鼎"暗喻主父偃才华出众,受到天命的眷顾和赐福。"依角蜚粟度龙门"则象征主父偃的坚定和勇敢,他像飞蛇一样腾空而起,勇往直前,决心要达到高峰。
整首诗词通过对主父偃的赞颂,表达了对他英勇、忠诚和追求卓越的品质的赞赏。诗人通过齐赵倚黄昏和蒙恬灭子孙的描写,与主父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的伟大和非凡之处。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示了主父偃的英雄风采,让人们对历史名人的事迹和品质产生敬佩和思考。
寒食清明却过了,故乡风物祗依然。穷中有客分青饭,乱后谁坟挂白钱。落魄暖春为麦地,阴沉溽雨近梅天。间情正尔无归宿,石鼎新芽手自煎。
宿雨初晴,花艳迎阳,槛前如绣如绮。向晓峭寒轻,窣真珠十二。正朝曦、桃杏暖,透影帘栊烘春霁。似暂隔、祥烟香雾,朝仙侣庭际。更值迟迟丽日。且休约寻芳,与开瑶席。未拟上金钩,尽围红遮翠。命佳名、坤殿喜,为写新声传新意。待向晚、迎香临月须卷起。
无钱溪女亦留鱼,有雨东家每借驴。藜粥数匙晨压药,松肪一碗夜观书。黄紬被暖闲无厌,白布衫长乐有余。南陌东阡春事动,放翁作计未全疏。
楚塞南行久,秦城北望遥。少年花已过,衰病柳先凋。客泪收回日,乡心寄落潮。殷勤问春雁,何处是烟霄。
尤时耿耿丹心在,无事悠悠白日过。万里山河音信少,一春风雨闷怀多。
故人相望眇天涯,久客伤心忆岁华。城上雪声游子屐,县南风色酒人家。邮筒近隔钱塘路,归缆遥牵歙浦沙。乡国清明正愁绝,凭将双泪湿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