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本无垢净,境自有喧寂。
愿闻禅说中,何以得真实。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用十梅韵签冯簿》
朝代:宋代
作者:王炎
诗意:
《用十梅韵签冯簿》是王炎的一首诗词,它探讨了人们在追求真实和超越尘世境界时所面临的困境。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探索和对真实存在的渴望,同时反映了生活与境界之间的对立关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禅宗的视角探索了真实和境界之间的关系。首句“道本无垢净,境自有喧寂”揭示了禅宗的观点,道是纯净无垢的,而境界则是喧闹和静谧的。这种对立关系引发了作者的思考。
接下来的句子“愿闻禅说中,何以得真实”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教义的渴望和探索。他希望从禅宗中寻找到真实的存在。这里的“真实”可能指的是超越世俗尘嚣的境界,一种纯净和清明的状态。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真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境界和真实的对比,王炎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探索,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尘世纷扰中追求真实的困境。
这首诗词以其简练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和境界超越的思考。它通过禅宗的哲学思想,探讨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求真实的渴望和困难。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都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河声梁苑夜,草色楚田曛。雁已多南去,蝉犹在此闻。圣朝无谏猎,何计谒明君。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伐木于阪,酾酒有
苍头熟睡唤不应,光射纸窗疑月明。更筹可数夜方半,杙上一鸡先误鸣。晓起飞花堆户外,幻出人间无色界。九街车马不知寒,蹴蹋银杯翻缟带。杲杲日升东海东,须臾光彩蒸霞红。不忧桂玉顿增价,人在冲融和气中。贝阙珠宫五云际,遥知天上龙颜喜。麦畦白白覆青青,农事来年定丰美。
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
短世人间厦几颠,高风湖上榻犹悬。荒凉士竖残碑日,辽邈官修废祀年。万古南州人似玉,千秋曾子笔如椽。斯文未丧神犹在,会见冠裳拥坏阡。
东洛言归去,西园告别来。白头青眼客,池上手中杯。--裴度离瑟殷勤奏,仙舟委曲回。征轮今欲动,宾阁为谁开。--刘禹锡坐弄琉璃水,行登绿缛堆。花低妆照影,萍散酒吹醅。--白居易岸荫新抽竹,亭香欲变梅。随游多笑傲,遇胜且裴回。--张籍澄澈连天境,潺湲出地雷。林塘难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