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咏史(六首选—)》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
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
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
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
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作品评述

诗词:《咏史(六首选—)》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
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
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

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
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

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中文译文:
东汉时期耻辱机权,君子多踌躇不前。
可悲啊,陈留与窦献谋略不成。
那时凉州发生叛乱,有人宣扬孝经;
有意要口诛贼寇,而贼寇听后笑声满堂。

虽然不能挽救国家,但尚未远离人情。
一转变成南宋时代,佛教兴盛而儒家名声衰落。
渴望哲学主张宁静,人死后不再有声响。
魏公败于符离之手,自夸心中学问精深,
杀了三十万人,心中毫无惊慌。

如此称之为理学,哪里能寄托生灵?
哀叹啊,孔子与孟子,九泉之下泪沾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袁枚咏史六首选中的一首,描述了历史中一些令人痛心的事件和人物,以及对理学的批判。

诗的第一句表达了东汉时期的耻辱,指的是当时机权腐败的现象,使得有志之士望而却步,不敢奋发向前。作者用形容词“硁硁”来形容君子们的心情,暗示他们内心的愤慨和挣扎。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对陈留与窦献的悲叹,他们具备智谋,但却未能实现自己的功业,这是一种令人遗憾的局面。

第四句描绘了凉州叛乱的情景,有人宣扬孝经,试图通过道德教化来对抗贼寇,但贼寇却听之一笑。这里反映了时局的动荡和社会道德的虚弱。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对于理学的质疑。南宋时期,佛教兴盛而儒家学说式微,作者希望哲学能主张宁静,认为人死后应该无声无息,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最后两句是对于魏公(指魏忠贤)的批评,他自夸心中学问精深,但实际上残暴无情,杀害了三十万人,却毫无悔意和震惊之情。这里作者通过对魏公的揭露,进一步质疑了理学的道德基础和价值。

整首诗以悲愤的语气,揭示了历史中的一些不公和荒谬之处,对于权力腐败、道德虚弱和学术虚浮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批判。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诗人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于人性的追问,以及对于理学思想的怀疑和对传统儒家价值的哀叹。整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袁枚独特的观察力和文学才华。

  • 《谢宾客挽歌三首》

    位不登三事,才宜列四科。清名时自得,华冕世空多。望气悲埋剑,临风叹逝波。吴阡蒿作里,楚挽薤成歌。会葬千人至,来观数郡过。无由亲执绋,东首泪滂沱。

  • 《缘识》

    如来千百亿,化身本是真。駈駈烦恼不解嗔,我不能谈说,沿旧却知新。

  • 《和自山》

    春晚伤为客,月明思见君。我方慕苏武,谁复从田文。龙背夹红日,雁声连白云。琶琵汉宫曲,马上不堪闻。

  • 《小园逢春》

    小隐园中百本花,各随红紫发新芽。东君见借阳和力,不减公侯富贵家。

  • 《邺下杂咏》

    一赋何曾敌两京,也知土木费经营。浊漳确是无情物,流尽繁华只此声。

  • 《偈六首》

    动时常寂寂,静处活鱍鱍。动静两俱忘,佛祖何处著。蓦地梦回头,长天飞一鹗。春风有时好,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错错错,蒸饼元来是面作。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