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无由归,俯首天禄阁。
君平独西南,抗颜观寥廓。
无猜到沉冥,有故惊寂寞。
用心岂心殊,拘肆事终各。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咏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咏史二首》
子云无由归,
俯首天禄阁。
君平独西南,
抗颜观寥廓。
无猜到沉冥,
有故惊寂寞。
用心岂心殊,
拘肆事终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咏史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写到“子云无由归”,意指子云无法回到原来的地方,象征了时光的流逝和无法回到过去的无奈。接着,诗中提到“君平独西南”,这里的“君平”指的是当时的皇帝,而“西南”则代表了边疆地区,描绘了君主独自统治边疆的情景。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君主的孤独和国家的辽阔广袤。
接下来的几句写到“无猜到沉冥,有故惊寂寞”,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对过去的无知和对历史的遗忘感到惋惜和寂寞。这种寂寞不仅仅是个人的寂寞,更是对于历史的寂寞和无声的悲叹。
最后两句“用心岂心殊,拘肆事终各”,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和人生选择的思考。作者认为,用心的人都是一样的,无论是被局限在官场的人还是追求自由的人,最终都会有各自的命运和结局。这种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于人类命运的思索。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通过对历史、命运和人性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邃的哲理和情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 通:揽;明月 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 一作 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海岛和涛望。一十二三年。山僧带雪期。
独自上孤舟,倚危樯目断。难成暮雨,更朝云散。凉劲残叶乱。新月照、澄波浅。今夜里,厌厌离绪难销遣。强来就枕,灯残漏水,合相思眼。分明梦见如花面。依前是、旧庭院。新月照,罗幕挂,珠帘卷。渐向晓,脉然睡觉如天远。
和靖墓荒吟骨冷,孤山新庙尚危栏。便当纯用梅花祭,一洗蕉黄与荔丹。
客怀元自恶,非是为秋悲。一别又三载,百年能几时。音书无雁时。音书无雁寄,心事有鸥知。遥想菊坡菊,西风香满篱。
客里无人共一杯,故园桃李为谁开?春潮不管天涯恨,更卷西兴暮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