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嫌春脕不多花,只爱青原绿似爪。
剩欲开怀纳岩岳,可堪病眼着风沙。
待船小立看鸥没,倚杖微吟尽帽斜。
客里更无诗遣闷,不愁两鬓不成华。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永和遇风》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永和遇到春风的情景,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未嫌春脕不多花,
只爱青原绿似爪。
剩欲开怀纳岩岳,
可堪病眼着风沙。
待船小立看鸥没,
倚杖微吟尽帽斜。
客里更无诗遣闷,
不愁两鬓不成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在永和遇到春风为背景,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的“春脕”指的是春天的气息,作者并不觉得春天的气息多余,而是欣赏它。他喜欢青原的绿色,将其比喻为爪子,形象生动。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希望能够包容山岳的壮丽景色,但同时也感受到了风沙的侵扰。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在等待小船的时候,倚着拐杖微微吟唱,帽子斜戴。这种情景给人一种闲适自得的感觉。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身处客人之中,没有诗作可以发泄心中的郁闷,但他并不担心自己的两鬓不再华丽,意味着他不追求外在的华丽,而是注重内心的丰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永和的一次遇风经历,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深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并以此反映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坐上着孟嘉,不问知小异。岂其眉睫殊,傥或偶相值。余生慕名流,得见忘履屣。雅闻东嘉州,儒服类洙泗。于今师友间,授受由原委。沈君盖其徒,往往无不肄。向虽未云识,早已知名字。胡为冠惠文,更复仓库吏。人之不相知,击磬与荷蒉。至其移怒时,水蟹或遭忌。人谁不君知,相与
山川如识我,故旧更无人。 俯仰干戈迹,往来车马尘。 英雄遗算晚,天地暗愁新。 北首燕山路,凄凉夜向晨。
烟雨新图学不成,烟能明晦雨能声。莫教一点春风起,卷尽空蒙写晚晴。
况味年来薄,书音寄亦稀。乱离多病后,人物故园非。潮揭当年会,朋侪几旐归。悲心那听此,生理念依微。
惨惨江天散六花,磷磷寒碧不藏砂。扁舟蓑笠撑何去,应向溪头问酒家。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