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明旱藕千丝透,清冷寒泉百脉来。
绿烛怕烧先自障,青牋欲寄倩谁裁。
正怜夜雨敲篷响,只恐秋风裂扇开。
月下徘徊清影动,却疑翠凤下瑶台。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咏芭蕉》是宋代舒岳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芭蕉啊,虚明旱藕透出千丝,清冷的寒泉百脉汇聚。
绿色的蜡烛害怕烧灭,早已自我保护起来。
我想寄出一封青色的信笺,却不知该请谁来裁剪。
正当我怜悯着夜雨敲打篷帘的声音,只担心秋风会撕裂扇子。
月光下,清晰的影子在徘徊摇曳,不禁怀疑翠凤是否降临瑶台。
诗意和赏析:
《咏芭蕉》以芭蕉为题材,以独特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寂静、清冷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夜晚。首句“虚明旱藕千丝透”描绘了虚明的月色下,芭蕉的细长叶片透出微弱的光线,给人一种幽幽的感觉。接着,“清冷寒泉百脉来”揭示了清冷的寒泉在芭蕉丛中流淌,增添了一丝凉爽的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绿烛怕烧先自障,青牋欲寄倩谁裁”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思索和无奈之情。绿色的蜡烛通过自我保护,不让自己被烧灭,象征着一种珍视生命和自我保护的态度。然而,诗人想寄出一封青色的信笺,却不知道应该请谁来裁剪,显示出一种无奈和迷茫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正怜夜雨敲篷响,只恐秋风裂扇开”描绘了夜晚雨声敲打篷帘的声音,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诗人担心秋风会撕裂扇子,传达出对于事物易损坏和脆弱性的担心。
最后两句“月下徘徊清影动,却疑翠凤下瑶台”运用夜晚的月光和翠凤的形象,形成了一种幻想之感。月光下,清晰的影子在徘徊摇曳,使人产生了一种虚幻的感觉。诗人怀疑是否有翠凤降临瑶台,翠凤象征美好和吉祥,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芭蕉为中心,通过描写芭蕉与自然景物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我保护和美好事物的思考和感悟。诗人巧妙地运用形象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使读者在寂静的夜晚中感受到一种清冷、虚明的氛围,引发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整首诗词在寥寥数语之间,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脆弱性和美好事物的追求,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昭代元丰日,云洲致瑞祥。氤氲浮岭表,精彩灿霞光。德政闻名邑,文章冠试场。二人符美应,今古共流芳。
川广片帆悬,轻霞欲暮天。蓼花明远岸,芦叶隐低田。风起青蘋上,云归白鸟前。元多山水意,对此自悠然。
地僻柴桑古,人亡松菊存。不如彭泽吏,归去有田园。
只今年才十六七,风尘荏苒音书绝。胡骑长驱五六年,弊裘何啻连百结。愁对寒云雪满山,愁看冀北是长安。此身未知归定处,漂泊西南天地间。
苏仙行部溧州时,曾赋黄冠白鸟诗。八十炼师犹健在,自锄松下取苓芝。
敧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