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大海院高齐石像二,高不数寸,而姿制甚妙。
唐高祖为郑州刺史,太宗方幼而病甚,祷之即愈。
因各为一碑,刻弥勒佛,且记其事,至今皆在。
元祐二年九月,祭告永裕陵,过而观焉,作小诗以授院僧。
谁言肤寸像,胜力妙人天。
欲疗众生病,阴扶济世贤。
身微须覆护,眼净照几先。
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并叙〉》。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荥阳大海院高齐石像二,
高不数寸,而姿制甚妙。
唐高祖为郑州刺史,
太宗方幼而病甚,祷之即愈。
因各为一碑,刻弥勒佛,
且记其事,至今皆在。
元祐二年九月,祭告永裕陵,
过而观焉,作小诗以授院僧。
谁言肤寸像,胜力妙人天。
欲疗众生病,阴扶济世贤。
身微须覆护,眼净照几先。
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这首诗词描述了荥阳大海院内的两座唐高祖和太宗的石刻像。这些像虽然只有数寸高,但制作非常精细。诗中提到,当唐高祖担任郑州刺史时,太宗还是幼童且病重,唐高祖祷告之后,太宗的病情立即好转。为了纪念这一奇迹,他们各自刻了一块石碑,上面雕刻了弥勒佛并记录了这个故事。这些石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诗人在元祐二年九月时,前往祭奠永裕陵,并顺便观赏了这些石刻像。他为了表达对这些石刻的赞美和敬意,创作了这首小诗并送给了寺院的僧人。
诗人在诗中质问说,谁能说这些肤寸高的石刻像不胜于力士和妙人天。他表达了这些石刻的神奇力量,能够治愈众生的疾病,阴阳相助,拯救世间贤人。他提到石刻像的身躯微小,需要得到保护,但眼睛却是明亮的,能够照耀出未来的方向。最后,他认为这些石刻并非为了报答成功,而是应该视为历劫缘份的一部分。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荥阳大海院中唐高祖和太宗的石刻像,并通过对其神奇力量和意义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石刻的赞美和敬意。
茅舍芦藩枕小滩,萧林那复畏炎官。醉床酒解香初过,嬾架书横梦未残。馋爱流匙菰米滑,渴满便杓粟浆酸。儿孙幸有团栾乐,未觉浮生一笑难。
横绝潺湲度,深寻荦确行。百年同逆旅,一壑我平生。
无山而隐,不褐而禅。听松风以度曲,按舞鹤而忘年。铿尔舍琴而对吏,忽坌入而来前。察朱墨之如蚁,初不病其超然。
新涨鸭头绿,春满白苹洲。小停画鹢,莫便折柳话离愁。缥缈觚棱在望,不用东风借便,一瞬到皇州。别酒十分酌,何惜覆瑶舟。从此去,上华顶,入清流。人门如许,自合唾手复公侯。老我而今衰谢,梦绕故园松菊,底事更迟留。早晚挂冠去,江上狎浮鸥。
学馆坐无事,故书聊复看。披文既薈蕞,寻义亦泮涣。趋前后已逸,顾旧新辄窜。万言虽毕陈,一理竟未贯。往往未终卷,心目已溃乱。置书敛视听,境地甚澄晏。《易》、《书》、《诗》、《春秋》,辞简义亦焕。緌书言五千,隐约可徐玩。奈何百家言,磊磊叠几案。绵延比葛藟,根远益
消热层冰远,投凉嘉树稀。雨晴潇洒去,梦与泬寥归。禽静谷无语,云生山有衣。路行知水好,终不疗长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