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数株梅,皓与雪相映。
临池鉴疏影,影落大圆镜。
不烦粉涂株,寒光助严靓。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映雪亭》是宋代王之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映雪亭
望着几株孤寂的梅花,它们洁白的花朵与雪景相互辉映。在池塘边观看水中清澈的倒影,倒影映照在宽广的镜面上。不需要粉饰修饰,寒光本身就使梅花更加瑰丽。
诗意:
《映雪亭》通过描写梅花与雪景相互映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孤寂之美的感悟。梅花作为冬季中的花卉代表,坚韧而傲立于寒冷的环境中,与白雪相互辉映,展现了一种寂寞而瑰丽的景观。在诗中,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然之美的至高赞美,以及对坚韧孤独精神的推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梅花与雪景的交相辉映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寂的梅花,它们在雪中更显傲然挺立的形象。通过描述梅花的倒影在水中的映照,再反射到大圆镜面上的景象,表现了自然景物的奇妙之处。
诗人通过"不烦粉涂株,寒光助严靓"这句来表达梅花不需要修饰,寒光本身就能使梅花更加美丽。这种纯粹的美与梅花坚韧的品质相映成趣,体现了作者对坚强孤独之美的赞美。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优美而寂静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梅花的孤高和寒冷中的坚韧。
通过《映雪亭》,王之道以他独特的笔墨,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示了梅花的高洁、坚韧和孤独之美,让人们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内典存心久,家居戒行僧。同尘聊且尔,著相亦何曾。脱却当来袴,传将不尽灯。欲知归甚处,一月万波澄。
赫赫中兴业,黼扆咨明辅。锋车召黄岩,端笏拜西府。昔簉讲筵班,倏接仪曹武。庶几进谠言,衮职万一补。璚琚厕珷玞,楩柟杂榛楛。镜几祈圣哲,夏构谋梁柱。云何梦傅时,而乃兴哙伍。指图玩金瓯,进箴骄玉斧。旦夕尚逡巡,调剂竭肝腑。志竟不可谐,洁身谢鵷羽。道岂荣抽簪,思恒
蕙怨兰愁,玉台羞对啼妆面。懒匀香脸。不放眉峰展。幽恨谁知,锦字空传远。何时见。为郎肠断。不似郎情浅。
船过柳湾亭曲。万叶圆荷浮绿。月照水珠明。一池星。光透玻璃香蒂。梦入藕丝中戏。却上小金台。罢归来。
阴阴绿柳子规鸣,风送余声夜转悲。山月笼明兰气馥,怳然如在鹿门时。
花木扶疏月露清,昔人来此比登瀛。不知做得神仙未,身在乔松顶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