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应举题钱塘公馆》

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
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

作者介绍

周匡物,字几本,漳州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及第,唐代诗人。仕至高州刺史。

周匡物的生平

  周匡物,字几本。唐龙溪县人。曾在天城山之麓读书。“天城”,后改名“名第”,郡人称匡物为“名第先生”。

  少时家贫力学,徒步上京赴考,途经钱塘江,因乏渡船费,久滞不前,遂于公馆题诗云:“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郡牧见之,乃罪津吏。自是舟子不敢收取举选人渡船钱。

  周匡物未第时,已驰名闽诗坛。元和十一年(816年)中进士第四名,是自唐垂拱二年(686年)漳州建州后第一个进士。御试时作《学殖赋》及《莺出谷诗》,传诵一时。及第后,任雍州司户。元和十四年(819年)武宁节度使国公李塑荐为五行军参事,在任两年,后又任广东高州刺史。有政绩,祀名宦乡贤祠。

  兄匡业,贞元八年(792年)以明经登第,贞元十一年乙亥(公元795年)登进士,知鄱阳县,和匡物齐名。匡物子汉杰,亦在元和十三年(818年)登进士。因此,天城山改叫名第山,又叫双第山,那一带地方总称“同第内”。解放后,龙海县在这里建农场、安置越南难侨命名“双第农场”,是今双第华侨农场所在地。

周匡物的个人成就

  周匡物诗工于咏物,刻划尽致,有《周匡物诗集》。《古镜》等诗5首,收入宋人所撰《全唐诗话》。清修《全唐诗》并采录,《补遗》复录二首。明张燮在《清漳风俗考》中说:“唐垂拱时,玉钤建制,始得比于郡国;周、潘通籍,而后夫变稍知学矣!”周匡物苦学登第,先导之功不小。

作品评述

《应举题钱塘公馆》是唐代诗人周匡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里茫茫天堑遥,
秦皇底事不安桥。
钱塘江口无钱过,
又阻西陵两信潮。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周匡物在钱塘江畔的景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江上交通不便的感叹和心情。他描述了江水宽阔,遥远如天堑,无桥可安全渡过。据说这座桥是秦始皇时修建的,但已经年久失修,无法保证安全通行。而钱塘江口水流湍急,没有足够的船只可以渡过江去。此外,西陵两侧的水潮也给过江的人们带来了阻碍。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钱塘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江上交通困难的感叹和遗憾之情。诗中的"万里茫茫天堑遥"和"秦皇底事不安桥"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宽广和遥远,以及古桥的年久失修。"钱塘江口无钱过"和"又阻西陵两信潮"两句,则揭示了江上交通的困难和不便,使得过江的人们受阻。这些描写给人一种壮美而凄凉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交通不便的无奈和对江上行人的关切。

此外,诗中使用了对偶的手法,如"万里茫茫"和"秦皇底事"、"钱塘江口"和"西陵两信"等,使得诗词的语言更加生动和韵律感更强。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时代状况的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钱塘江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交通不便的遗憾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困境,以及对江上行人的关切和思考。

  • 《送著公归越》

    谁能愁此别,到越会相逢。长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石床埋积雪,山路倒枯松。莫学白居士,无人知去踪。

  • 《峨眉真人陈图南真赞》

    一藤出山,来正人纪。见艺祖太宗,曰天下定矣。如月在天,去来无疵。巍巍颀颀,为帝王师。圣哲肺腑,天人眉目。三峰遶宅,岁晚松菊。

  • 《西江月》

    草市人归日落,荒城风急鸦翻。独携尊酒上高寒。缥缈云横楚观。柳外半篙绿水,烟中数笔青山。天涯流落岁将残。望断故园心眼。

  • 《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

    祀事孔明,礼文惟琳。爰洁牲牺,载登俎豆。或肆或将,无声无臭。精祲潜通,永绥我后。

  • 《采菊亭》

    陶公千载人,高标跨余子。岂无济时念,敛荫独知止。归来卧衡门,无愠复何喜。九日天气佳,东篱撷芳蕊。举头见南山,佳处政在此。地偏心则远,意得道岂否。张侯谢银鱼,筑室娱燕几。小亭才寻文,景物自新美。颇闻双瞳清,亦复强步履。不妨数登临,倚杖看云起。高咏悠然篇,冰鸿

  • 《遣兴》

    黄金难买老,自笑鬓毛皤。本分且如此,明时可奈何。攻吟诗转少,惜醉事还多。寒甚溪头夜,谁能载雪过。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