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形骸八尺身,碧眸如电气如神。
笑拈草化烧金药,狂折花簪漉酒巾。
百万生灵枯冢骨,三千世界战场尘。
生死闲往探中看,闻说蓬莱浅又新。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隐者》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废墟上,八尺高的身躯,
碧瞳如电,气息如神。
他笑着采摘草药,将其化为烈火,
疯狂地摘下花簪,用酒巾沥干酒液。
数以百万计的生灵化为干枯的坟冢,
三千个世界成为战场的尘埃。
他闲逛于生死之间,探索其中的奥秘,
听说蓬莱山浅浅地浮现,焕然一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隐者的形象,他身形高大,眼神如电,神秘而超凡。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世界互动,笑着采摘草药,将其烧成火焰,狂折花簪,用酒巾拭去酒液。诗中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战争的残酷,以及隐者在其中徘徊观察的态度。最后,诗人传达了蓬莱山的传说,暗示了希望和新生。
赏析:
《隐者》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一个神秘而超凡的隐者形象。诗中通过对隐者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易逝,以及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冲动。隐者的笑容和行为,以及他与生死之间的徘徊,突出了他与世界的不同。诗的结尾,提到蓬莱山的传说,给予了希望和新生的暗示,使整首诗更具深意。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练而富有节奏感,用字精炼而意境深远。通过描绘隐者的形象和行为,诗人将读者引入一个超越现实的境地,探索生命和世界的意义。整首诗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深思。
皇恩力本劝农耕,老稚争随刺史行。杨柳垂村麴尘色,殊乡时节近清明。
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犹自保郎心似石,绫梭夜夜织寒衣。
海阔何人,工剪水、飞花作雪。刚不北、秋高风劲,露凝霜洁。遍地直疑琼玉砌,对人恍在珠玑侧。比寻常、万翠与千红,浑然别。梁园内,都休说。蓝关路,堆如积。把行人冻得,头颅如鳖。翡翠帘中杯潋滟,销金帐里姑情息。偶兴来、访戴起山阴,真相忆。
正教流通千载遇。浮世茫茫,几个心开悟。猛省轮回寻出路。回头便是真仙度。行满功成蓬岛去。好伴长春,自在无私虑。更有奇葩千万树。
寂寂江城夜向阑,西风吹雁叫云端。一声远过南楼去,月满碧天秋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