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锡东来意亦勤,寒岩枯木自相亲。
方惊妙论雨侵坐,忽喜新诗光照人。
物外交游清似水,梦中忧患碎如尘。
儿童正欲承砻错,应觉临文便有神。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因上人访予相山夜闻二子诵书有诗次韵》是王之道所写的宋代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杖锡东来意亦勤,
寒岩枯木自相亲。
方惊妙论雨侵坐,
忽喜新诗光照人。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王之道对于上人访问自己的感慨和喜悦之情。诗中描绘了一个东来的僧人手持杖和禅杖,前来探访并表达了他的诚意。他们在寒冷的山岩中相互交谈,感到亲近和亲切。诗人听到他们妙论的声音,仿佛雨水滋润着静坐的身心,给予了一种启示和洞悟。突然间,他发现这两位僧人还背诵着新写的诗歌,这让他感到欣喜,仿佛新诗的光芒照亮了人的内心。
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对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交流和文学创作的热爱。寒岩和枯木象征着世俗的冷漠和荒凉,而上人的到来和妙论的交流则为诗人带来了启示和喜悦。诗人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活动相结合,以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心灵的升华。
整首诗词通篇流畅,用词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交流和文学创作的向往和喜悦。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启迪和思考。这首诗词展现了王之道独特的诗性和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感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清新、宁静的审美体验。
唱得新翻稳贴腔,阿谁能得肯双双。天宁寺里尊前月,分擘清寒入小窗。
久蛰群_,犹未肆、新雷初启。鼓东风、雨膏为洗。望横塘、越溪路,石湖烟水。西接洞庭,下连甫里。忆当年、归计早,扁舟从此。祖清风、相门有几。圃堂高、应解笑,纷纷蜗蚁。锦囊雪月,更看醉里。
人道今年秋较迟。木犀全未放些儿。不因诞节开千岁,争得今辰把一枝。呼宝鼎,伴渠伊。堂萱喜色正融怡。儿前妇后孙曾从,岁岁称觞无尽期。
自家鼻孔自家穿,自家绳索自家牵。自家忽地都忘却,一笛清风送楚天。
须发老如,眉目清亮。秋生野水之中,雪照寒山之上。湛海之心,吞川之量。头头不爽机宜,处处相投稳当。
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陨涕江之南。箧中都有旧墨迹,从此袭以玫瑰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