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常在目前,如何目不见。
死常随我身,如何我不患。
好高穷远深,至近反忽慢。
谁知衽席间,而乃即天汉。
万古亦非遥,一息长无算。
老彭与殇子,寿夭相等看。
静观蜉蝣羽,可同白石烂。
¤
《饮酒三首》是明代诗人宋登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睫常在目前,如何目不见。
死常随我身,如何我不患。
好高穷远深,至近反忽慢。
谁知衽席间,而乃即天汉。
万古亦非遥,一息长无算。
老彭与殇子,寿夭相等看。
静观蜉蝣羽,可同白石烂。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反思。诗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人生的矛盾和无常。他觉得眼睛常常在眼前,却为何看不见真相;死亡常常跟随在他身边,为何他却不忧虑。他也觉得对远大的目标充满向往,却在面对近在眼前的事物时显得漠不关心。然而,诗人认为在人与天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距离,千万年的时间也无法算计。人们生与死的命运是平等的,无论是长寿还是早逝,都是注定的。最后,诗人以冷静的态度观察着蜉蝣的羽翼,将其与白石一样坚硬易碎进行对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思和对人生的矛盾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着眼前事物与远大目标、生与死、人与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矛盾。诗人感叹人们常常无法看清眼前的真相,却追求遥不可及的目标;面对生死的不确定性,人们却常常不去担忧。诗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导读者反思人生的意义和真实的追求。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对蜉蝣羽翼和白石的对比,以静观的态度表达了对人生的淡然。蜉蝣的羽翼脆弱短暂,代表着人生的短暂和脆弱,而白石则象征着坚固和持久。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脆弱性和无常性的觉悟,以及对坚持追求真实和持久价值的呼唤。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反思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淡然从容的心态和对真实价值的追求。
致节虽云贲则亨,含章内照乃为真。离明外附天光发,艮止中存道体纯。玉质未雕虹贯日,素功后绘物生春。也应笑我元犹白,不比羔羊正直人。
整整复斜斜,翩如风际鸦。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未办仓盛笔,宁能锥画沙?老夫端可媿,头白不名家。
洞庭春色何年赋,越国王孙几种愁。今日忽亲鹦鹉杓,当家余韵落芳洲。
百年种德十年栽,映带云岩与月台。无问四时留客醉,何曾一日不花开。人人争羡富登览,物物岂知工剪裁。我比樊须身更老,只今学圃亦悠哉。
遇家里人,说家里事。一句无私,龙翔凤翥。
顾我非君比,最为相得欢。平生游处久,美行始终完。长夜忍埋玉,秋霜不借兰。西风湿襟袖,空有涕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