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因鸡鸣不响厉而作》

肠断之鸡不解鸣,要须烦汝报升平。
故知二虏非刘石,只是中原无祖生。

作者介绍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因鸡鸣不响厉而作》是一首宋代晁说之所作的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只肠断而无法鸣叫的鸡,作者以此来表达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肠断之鸡不解鸣,
要须烦汝报升平。
故知二虏非刘石,
只是中原无祖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只无法鸣叫的鸡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鸡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它们的鸣叫常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平安和繁荣。然而,这只鸡却因为肠断而无法发出声音,暗喻着国家陷入困境,无法传达出正常的声音和信息。

诗中的“要须烦汝报升平”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期望。作者希望通过这首诗词,向读者传达自己的忧虑,并希望能够唤起人们的关注和行动,以实现国家的升平和稳定。

最后两句“故知二虏非刘石,只是中原无祖生”则暗示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思考。其中,“二虏”指的是北方的契丹和西夏两个敌对势力,而“刘石”则是指南方的刘宋和南唐两个国家。作者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中原地区的忧虑,认为国家的困境并非由外敌所致,而是源于内部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一只无法鸣叫的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它呼唤人们关注国家的命运,以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 《松下纵笔》

    老不能闲莫笑予,五千言岂世间书。青松折取当麈尾,为子试谈天地初。

  • 《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

    老至亦有渐,五十惟杖始。行年日辰匝,幸免乡闾耻。罪重疮难平,余痂未脱疻。登山足犹健,不用扶儿子。我兄念辛勤,赠此携且倚。他年赐环日,田舍尤须此。早收藤节杯,旋缀乌皮几。茅檐数间足,不用伐桐杞。

  • 《夏夜》

    夏夜忽已半,东冈月初生。起行遶庭树,爱此露滴声。漂流忆安卧,局促念遐征。幽怀谁晤语,华觞还自倾。

  •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苏幕遮 自戒》

    不悭贪,不谄诈。不忆家缘,不说乡中话。不著世情不著假。不做诗词,不敢言行化。志弥高,心转下。云水清闲,内养内无价。乐在其中欣放耍。姓氏人询,倦应扶风马。

  • 《节节高》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更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