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竹。
森寒,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帔静苒苒,风神笙竽清蔌蔌。
林间饮酒碎影摇樽,石上围棋轻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于仆。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一字至十字成章二首·咏竹》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竹。森寒,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帔静苒苒,风神笙竽清蔌蔌。
林间饮酒碎影摇樽,石上围棋轻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于仆。
诗意: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表达了竹子的特点和美感,并通过竹与其他事物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竹的赞美之情。竹的形态高大挺拔,给人以森寒之感,同时竹叶洁白如玉,呈现出清新的绿色。诗中通过描绘湘江和渭水两岸的景色,以及用翠锦、戈矛苍玉等形容竹子的美丽和坚韧。竹子在众草中显得独特,它的节节分明的竹节展现了与普通木材不同的力量和刚强。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神秘和灵性,将化龙杖比喻为进入仙陂的竹子,以及呼凤律鸣神谷,展示了竹的神奇魅力。诗中还描绘了夜晚的月色和风的声音,使诗情更加深远。最后,诗人以屈原和陶渊明作为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潇洒和高尚品格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独特之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赋予了高洁、坚韧、清雅的象征意义,而这首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些特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如翠锦、戈矛苍玉,化龙杖、呼凤律鸣神谷等,使得诗句富有音乐性和形象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月娥巾帔、风神笙竽,诗人将竹子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和谐的意境。诗人还以屈原和陶渊明作为对比,表达了对高尚品格和潇洒风度的向往。整首诗篇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以清新、高雅的感受,展现了宋代诗词的艺术风貌。
迺翁飞旐过前村,一妇随车一在门。何处人家有三柩,髑髅山下合销魂。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义激中心不再思,宦途从此抱瑕疵。谁怜君子笃亲意,况是明王孝治时。靖节田园应久发,尚平婚嫁岂宜迟。一官尘土休回顾,海上群鸥旧有期。
渺渺茫茫远愈微,乘风日夜趁东归。半醒半困模糊处,一似醉中骑马飞。
拟结三间剩种梅,要令绕屋积琼瑰。与公酥酪元同味,投老时须共一杯。
细雨将春上晓枝,东风吹绿到涟漪。长沟绕槛多佳处,小迳穿花无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