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依韵和寿安尹尉有寄》

不向红尘浪着鞭,殊无才业合时贤。
本酬壮志都无效,欲住青山却有缘。
翠竹阴中开缥帙,白云堆里揖飞泉。
锦屏正与溪南对,他日从游子子传。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依韵和寿安尹尉有寄》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不向红尘浪着鞭,
殊无才业合时贤。
本酬壮志都无效,
欲住青山却有缘。
翠竹阴中开缥帙,
白云堆里揖飞泉。
锦屏正与溪南对,
他日从游子子传。

中文译文:

不去追逐红尘的浮华,
并没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与时代的贤人相比。
本来追求的大志都没有实现,
但是想要住在青山之间却有机缘。
茂密的竹林中开启着一本薄薄的书帙,
白云堆积处向飞泉行礼。
屏风上的图案正对着溪水的南岸,
将来会由我这漂泊的子孙传承下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邵雍所作,题目为《依韵和寿安尹尉有寄》。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清静山水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两句“不向红尘浪着鞭,殊无才业合时贤”,表达了作者不愿意沉迷于红尘世界的繁华喧嚣,也没有出众的才能与那个时代的贤人相比。这里的“红尘”指的是尘世的浮华和喧嚣。

接着,诗人写道“本酬壮志都无效,欲住青山却有缘”,表达了自己所追求的伟大志向未能实现,但却有机缘能够住在青山之间。这里的“青山”象征着宁静、清幽和超脱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翠竹阴中开缥帙,白云堆里揖飞泉”,描绘了诗人所向往的山水景色。翠竹林中开启的薄薄书帙,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文化修养和追求。白云堆积处的飞泉向着诗人行礼,展现了山水间的自然景观以及作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两句“锦屏正与溪南对,他日从游子子传”,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继承自己的志向和品质,将来会有人将这种追求传承下去。锦屏与溪水南岸的对峙,象征着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相互映照。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红尘世界的超脱和对清静山水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邵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给人以宁静、清幽的意境和思考。

  • 《途次陕州》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

  • 《咏怀》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原,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大哉圣宣,斯文在兹。帝王之式,古今之师。志则春秋,道由忠恕。贤于尧舜,日月其誉。维时载雍,戢此武功。肃昭盛仪,海宇聿崇。

  • 《正月二日大雪》

    东风欲动管灰飞,剪彩工夫莫恨迟。残腊竟呈三白瑞,新春元与六花期。羊羔酒好浮琼液,牛尾狸堪削玉肌。欲就江梅赊一笑,前村容有未开枝。

  • 《殿前欢》

    楚怀王,忠臣跳入汩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间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 《上韩平原》

    君家勋业在盘盂,莫把头颅问钃镂。汉地不埋王莽骨,唐天难庇禄山躯。不随召奭始求老,便学孔明终托孤。十庙英灵俨如在,谩于宗社作穿窬。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