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沙亭北小山梅,兰渚移来手自栽。
今日旧林冰雪地,泠香幽艳向谁开。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忆越中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浣沙亭北的小山上,我栽种了一株梅花。
从兰渚移来后,我亲手将其种植。
如今,旧林已经被冰雪覆盖,
清冷的芬芳,向着谁绽放?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梅花芬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和美好记忆的回忆之情。诗人以浣沙亭北的小山梅花为起点,描述了自己亲手栽种梅花的过程。在诗人的眼中,这株梅花似乎是从兰渚而来,带来了一份别样的美丽。然而,当诗人回望旧林时,发现它已经被冰雪覆盖,而这朵清冷而幽艳的梅花却无人赏识。
赏析:
《忆越中梅》以简洁而精致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诗中的浣沙亭北小山梅代表了诗人回忆中的美好时光和情感寄托的象征。兰渚的移来则暗示了美好的事物是从远方而来,给人一种希望和期待的感觉。然而,诗人揭示了旧林冰雪覆盖的景象,形成了对逝去时光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无人欣赏的遗憾。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通过梅花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哲理。这种对美和时光的思考使得诗词具有深刻的意境和共鸣。
知年来、几番拜疏。但言归去归去。问归有底匆忙事,得恁陈情良苦。天未许。将花绶藻衣,为插仪庭羽。掉头不顾。念白发翁儿,本来天分,不是折腰具。从头数。多少汉庭簪组。滔滔车马成雾。争如祖帐东门外,父子缥缥高举。峨眉下、有几许湖山,无著春风处。留君不住。但远景楼前
危楼深室桂为堂,题品端宜虎豹章。历数诸公皆大手,尚须此老索枯肠。驰神几夜层虚上,血指如今妙斲傍。聊复送君供覆瓿,未须传到郑公乡。
山郡多暇日,社时放吏归。坐阁独成闷,行塘阅清辉。春风动高柳,芳园掩夕扉。遥思里中会,心绪怅微微。
夹城门外好风光,曾醉君家碧玉觞。杨柳青旗连坐榻,杏花春色过邻墙。回鸾锦字新题句,睡鸭铜炉小篆香。酩酊不辞归路晚,银鞍骢马映斜阳。
巫山小摇落,碧色见松林。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层轩俯江壁,要路亦高深。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功名不早立,衰病谢知音。哀世非王粲,终然学越吟。懒心似江水,日夜向沧洲。不道含香贱,其如镊白休。经过调碧柳,萧索倚朱楼。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豪华看古往,服食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