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相随五阅秋,意其可以付箕裘。
祗缘老子身无福,致使佳儿命不修。
宿业结来知有自,暑行坏会复奚尤。
灵台一点知何处,痛入肝肠死则休。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忆幼子》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以父亲对儿子的怀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儿子早逝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诗中描述了父亲与儿子共度五个秋天的情景,意味着他们的相处时间虽然短暂,却充满了温馨与快乐。作者认为他的儿子有着优秀的潜质,可以成为一位出色的人,但因为父亲自身的不幸,导致儿子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和修养的机会。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遗憾和自责,他认为是自己的命运不幸导致了儿子的不幸。他感叹儿子的早逝是宿业(前世的因果)的结果,而他自己的过错更加加剧了这一悲剧。作者对自己的过错感到无尽的懊悔,暑行(夏天的行动)使儿子的情况变得更加恶劣,作者为此深感痛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儿子死去后的无尽痛苦,他的内心被剧痛所侵蚀,只有死亡才能解脱。整首诗以忧伤、无奈和痛苦的情感贯穿,通过对儿子的怀念,诗人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思念和痛苦的心情。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通过父亲对儿子的回忆和悲伤,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思考。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唤起了读者对亲情、命运和生命的思考和共鸣,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诗意和感人的力量。
舞罢霓裳日色低,满身春倦眼迷离。锦丝步帐繁花里,闲弄珊瑚血色枝。
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云海南溟远,烟波北渚微。勉哉孙楚吏,彩服正光辉。
玉节随东阁,金闺别旧僚。若为花满寺,跃马上河桥。
千岁光阴二十停,一停才向此时盈。律筒又报三阳近,历草还飞四荚轻。冉冉春盘行细绿,泠泠腊琖泻空清。不须更煮囊中药,气息存神自久生。
世上有蛇皆可物,非物非心亦百佛。五湖云衲竞头参,空把光阴恣埋没。我游江湖三十有四年,饱饭之余,一味闲打眠。子今迢迢苦寻讨,不知寻讨何慕焉。问吾道,今年大熟收成早。问吾禅,秋林噪晚声喧喧。抖擞屎肠都说了,莫将一字归去容易空流传。斯言写就相违别,目断家山云叠叠
芳树啼莺絮乱飞,疾风吹雨送愁归。梨花落莫还乡梦,麦粥凄凉展墓仪。倦客忍听溪上曲,游人犹羽水边嬉。西瞻太白家何在,拟托征鸿寄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