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春郊共踏青,十人中已九凋零。
溘先未遣随朝落,殿后姑留作曙星。
老眼蝇书犹可读,微聋蚁闹不须听。
申公岁晚殊多事,白首番番诣汉廷。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忆昔》是一首宋代刘克庄的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回忆春天郊外共同踏青的往事。诗中表达了岁月流转,人事易变的主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忆往春天,我们一起在郊外踏青,十个人中已有九人凋零。
匆匆离去的人未能随朝落,只有我留下来成为黎明的星辰。
虽然年老眼睛昏花,但还能读书,尽管微弱的听力无法听到蚁群的喧嚣。
晚年的我有许多事情要办,白发频频拜访汉廷。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踏青的场景,表达了岁月易逝、人事易变的感慨。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诗中的春天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美好,而十人中九人凋零的描写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作者通过自己留下来的形象,比喻成黎明的星辰,表达了对自己坚持追求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还描绘了作者年老的形象,他的眼睛已经昏花,但仍然能读书。这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晚年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作者提到微弱的听力无法听到蚁群的喧嚣,这暗示了作者对外界喧嚣的淡漠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最后几句诗中,作者提到自己晚年有许多事情要办,白发频频拜访汉廷。这表达了作者对晚年生活的忙碌和对社会的关注。作者通过白首番番诣汉廷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踏青的场景,表达了岁月易逝、人事易变的主题,同时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知识、宁静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冰蘖肝肠无诡随,彼嚚何物妄相持。梦魂不到菜园破,行止肯教芒屩知。安用舌埋防异日,空闻内袒有当时。从他万口自公议,谁学偿金直不疑。
荆衡气偏秀,江汉流不歇。此地多精灵,有时生才杰。伊人今独步,逸思能间发。永怀掩风骚,千载常矻矻.新碑亦崔嵬,佳句悬日月。则是刊石经,终然继梼杌。我来观雅制,慷慨变毛发。季主尽荒淫,前王徒贻厥。东周既削弱,两汉更沦没。西晋何披猖,五胡相唐突。作歌乃彰善,比物
山如东郭先生里,屋似西湖处士家。为问轩中清白吏,还应比雪比梅花?
悠悠干禄利,草草废渔樵。身世堪惆怅,风骚颇寂寥。高秋期野步,积雨放趋朝。得句如相忆,莎斋且见招。
紫宸朝退下青扉,侍从花间过锦衣。金吐凤皇香不发,玉倾鹦鹉醉方归。楹高甲帐云霞色,官冷牙牌冰雪辉。一自梦回天万里,长安空见塞鸿飞。
江源发蛮荒,来与湘灌遇。交流趋城隅,清映日东注。群山半楚越,驰骤若竞赴。谯门百步南,楼堞此雄踞。观风久标名,栋宇初改故。极目渺塞岭,蔚起矗云雾。千里耸翠碧,众水横练素。古寺带林薄,渔艇依野渡。村墟互隐见,风烟自朝暮。东西亘井络,碁分杂营戍。偶值丰登年,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