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顷钟声到枕边,朦胧晓色试霜天。
披衣欲起浑无事,赢得平明一觉眠。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宜兴山房十首》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宜兴山房十首
俄顷钟声到枕边,
朦胧晓色试霜天。
披衣欲起浑无事,
赢得平明一觉眠。
译文:
短暂的钟声传到枕边,
朦胧的晨色透露出寒霜天。
我披衣欲起,却没有任何事情可忙碌,
幸运地在清晨获得一次安眠。
诗意:
这首诗以宜兴山房为背景,通过描绘一幅清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温馨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的钟声和朦胧的晨色,带给读者一种宁静与清新的感觉。作者披衣欲起,但却没有琐碎的事务需要忙碌,享受着平静的清晨时光,一觉醒来,精神焕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宜兴山房清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淡雅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在宁静中感受生活的态度。钟声的到来和晨色的渐明,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作者表达了自己在这个时刻没有烦恼和忧虑,能够安详地享受清晨的宁静和美好。一觉醒来,他精神焕发,迎接新的一天。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宋代士人追求宁静和内心平静的心态。宜兴山房是一个避世的地方,而作者在这里享受到了宁静和清晨的美好。这首诗以寥寥数语,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宁静、淡泊和满足。
总之,李曾伯的《宜兴山房十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宁静清晨中的宁静和满足。这首诗以一种淡雅而平和的态度,呈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对内心宁静与心灵满足的追求。
寒云片日忽吹开,历井扪参得得来。行尽高山天欲半,不知平地有楼台。
远色岳阳楼,湘帆数片愁。竹风山上路,沙月水中洲。力学桑田废,思归鬓发秋。功名如不立,岂易狎汀鸥。
三五小圆荷,盆容水不多。难非大薮泽,亦有小风波。粗起江湖趣,殊无鸳鹭过。幽人兴难遏,时绕醉吟哦。
谈禅皆是病,参请不须忙。且看诸尊宿,相传甚药方。
暮雨风吹尽,东池一夜凉。伏流回弱荇,明月入垂杨。石竹闲开碧,蔷薇暗吐黄。倚琴看鹤舞,摇扇引桐香。旧笋方辞箨,新莲未满房。林幽花晚发,地远草先长。抚枕愁华鬓,凭栏想故乡。露馀清汉直,云卷白榆行。惊鹊仍依树,游鱼不过梁。系舟偏忆戴,炊黍愿期张。末路还思借,前恩
落帽晚风回。又报黄花一番开。扶杖老人心未老,堪咍。漫有才情付与谁。芳意正徘徊。传与西风且慢吹。明日馀尊还共倒,重来。未必秋香一夜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