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月船空漾寒绿,掀篷半卧听渔曲。
谁家留连万玉妃,羞露腰肢和面目。
有缘窍见驼酥胸,灵坚习习生香风。
剡溪藤下路如掌,忆在西湖烟雨中。
迦叶相迎开笑口,汤休谢书几搔首。
世间不尽有余机,除却逃禅人解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一万宗推篷图》是宋代叶茵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下的船舶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载月船空漾寒绿,
掀篷半卧听渔曲。
谁家留连万玉妃,
羞露腰肢和面目。
有缘窍见驼酥胸,
灵坚习习生香风。
剡溪藤下路如掌,
忆在西湖烟雨中。
迦叶相迎开笑口,
汤休谢书几搔首。
世间不尽有余机,
除却逃禅人解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诗人乘船夜行的场景为背景,通过细致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妙的夜晚。在月光的映衬下,船上的水波荡漾,清寒的绿色在空中飘扬。诗人半卧在掀起的篷布下,倾听着渔民的曲调。他想象着那些被渔歌所吸引的人,她们腰肢娇嫩,面容羞涩地留连在这里。
叶茵在诗中巧妙地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宜人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温柔的情感。他以缘分之机看到了那些蒙着面纱的女子,她们有着柔软而丰满的胸脯。微风吹拂着,带来了一股清新的芳香。在剡溪藤下,路道犹如掌纹般曲折蜿蜒,仿佛回忆起曾在西湖烟雨中的美好时光。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迦叶和汤休,两位佛教神话中的人物。这里,迦叶敞开嘴笑迎,而汤休则搔首谢书。这两位人物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解脱,也让人不禁思考人生中的机遇与禅悟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叶茵通过对夜晚船行的描写,展现出了宁静和美丽,同时也通过佛教元素的引入,启发人们对人生机遇和禅悟的思考。
未得草茅封下事,少从桃李径中行。
慰心佛氏未萧条,卓卓缁林有俊髦。知见香熏舌本别,名言垢净眼棱高。锦云脚踏冷修月,仙峤牵颓閒钓鳌。良遂肯从麻谷后,声光矫矫壮吾曹。
新凉为招客,胜集非预图。前峰雨未散,泠风绕吾庐。披襟沐清驶,合席随沾濡。定知喧譊中,欲此一快无。兴来扩以酒,草具来须臾。田翁偶过我,添杯坐其偶。为言秋暑剧,稻畦日凋疏。宁辞抱瓮劳,仅给园中蔬。喜兹甘澍足,普润无遗墟。遥山莽难分,绿浪摇虚徐。我病不任耕,岁收
架壁珍藏万古书,世间清绝在吾庐。绿瓶香破分家酿,曲圃云开翦露蔬。白日渐随秋意短,故人尽向老来疏。今年种得回峰菊,乱点东篱玉不如。
白玉盘从海面浮,闲云一点即时收。山川表里无遗照,天地寻常可是秋。清景似偏孙相阁,高情更属庾公楼。暂纾化笔归诗句,不泯长随洛水流。
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凤池近日长先暖,流到池时更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