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罗浮最上峰,当年曾得寄仙踪。
凭阑月色出沧海,欹枕秋声入古松。
采药静寻幽涧洗,寄书闲仗白云封。
红尘一下拘名利,不听山间午夜钟。
古成之,字亚奭,或称紫虚先生(清康熙《罗浮山志》卷五),惠州河源(今属广东)人。五代末避地增城(今属广东),尝结庐罗浮山。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淳化三年(九九二),除秘书省校书郎。张咏知益州,辟知魏城。真宗咸平五年(一○○二),再辟绵竹令。卒于官。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三有传。清光绪间,其裔孙辑成《倡南拾余诗蹟》一卷,并附僞託之降鸾诗。今录七首。
《忆罗浮》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古成之。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忆昔罗浮最上峰,
当年曾得寄仙踪。
凭阑月色出沧海,
欹枕秋声入古松。
采药静寻幽涧洗,
寄书闲仗白云封。
红尘一下拘名利,
不听山间午夜钟。
译文:
回忆起昔日的罗浮山巅,
当年曾经感受到仙灵的足迹。
依靠栏杆,月色洒在辽阔的海面上,
斜卧在枕上,秋天的声音进入古老的松林中。
静静地采摘草药,寻找幽深的溪涧清洗身心,
把书信寄托于悠闲的白云之中。
一瞬间被尘世的名利所困扰,
不再倾听山间午夜的钟声。
诗意和赏析:
《忆罗浮》这首诗词通过叙述作者在罗浮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纷扰尘世的厌倦之情。
首先,诗人回忆起曾经登上罗浮山巅的经历,描述了当年感受到仙境气息的美妙感觉。罗浮山是中国古代的名山之一,被认为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因此,作者通过回忆表达了自己曾经与仙灵接触的奇妙经历。
接着,诗人以月色洒在海面和秋风吹拂古松的景象来描绘罗浮山的宁静和神秘。月色和秋风是自然界中具有诗意和浪漫情怀的元素,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传达出自己在罗浮山中的宁静感受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然后,诗人回到尘世中,描述了自己在山间采药、寄书的闲适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与繁忙的世俗之事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由的向往。
最后两句“红尘一下拘名利,不听山间午夜钟”,表达了诗人的抱负和态度。红尘指世俗的尘世之事,拘束了诗人的心灵和追求。而“山间午夜钟”象征山间的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表示不再倾听这种世俗的声音,坚守内心的自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罗浮山的美景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怀念,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内心、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具有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我从西山居,不作东山梦。联绵翠光浮,远目不暇送。飘飘贵公子,万卷辄成诵。高怀到林丘,杖愀邀我从。褰裳欲从之,未发神已动。何人折柬客,不结莲社供。胜游遂中休,一篑真可痛。诗成美六逸,叙事一一中。但惭猿狙杙,乃与杞梓共。闽山寒更青,森木必阴洞。鹿涧清自流,醴井
不数浮溪与止斋,网罗欲与巽岩偕。极知浩博窥辕固,未肯轻浮学祐涯。愧我孤根难树立,误君初草未编排。藏山行世俱闲事,莫把穷通累雅怀。
新春入旧年,绽梅萼、一枝先。陇头人待信音传。算楚岸、未香残。小枕风雪凭栏干。下帘幕、护轻寒。年华永占入芳筵。付尊前、渐成欢。
昔年封蘖栽,生意颇柔脆。今兹见丹实,落落如星丽。斯果号难成,常踰豫章岁。孤根何为者,尚记吾庐地。蔽芾讵因棠,连蜷乃同桂。厥包千里遥,守舍重缇惠。金颗照病眸,霜津益痟肺。却算去里年,十听秋鸿唳。无复陆绩怀,宁图李衡计。他时攀树悲,讵减金城涕。
江天霜晓。对万顷雪浪,云涛氵弥渺远岫参差,烟树微茫,阅尽往来人老。浅沙别浦极望,满目余霞残照。暮云敛,放一轮明月,窥人怀抱。杳杳。千里恨,玉人一别,梦断无音耗。手捻江梅,枝头春信,欲寄算应难到。画船片帆浮碧,更值风高波浩。几时得向尊前,销却许多烦恼。
裴生安健否,试问雁经过。处士赋鹦鹉,将军养骆驼。食鱼今饱未,索米奈贫何。昨夜分明梦,持书认篆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