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同烧此夜香。
人在回廊。
月在回廊。
而今独自睚昏黄。
行也思量。
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
千断人肠。
万断人肠。
雁儿何处是仙乡。
来也恓惶。
去也恓惶。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一剪梅》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记得同烧此夜香。
人在回廊。
月在回廊。
而今独自睚昏黄。
行也思量。
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
千断人肠。
万断人肠。
雁儿何处是仙乡。
来也恓惶。
去也恓惶。
诗意:
这首诗以回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和深深思念之情的表达。诗人在回廊中点燃了一支夜香,在回忆中感触到了人事已非,自己独自一人心情萧索的现状。无论是行走还是坐着,他的思绪都无法离开对过去的回忆。他写下几行锦绣的文字,代表着他深情的表达,但这些字句却在千万次的伤别中断断续续,使人心肠碎裂。最后,诗人问雁儿何处才是仙乡,表达了他对离别和迷茫的感叹。
赏析:
《一剪梅》以简短而精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和苦闷之情。诗中运用了回廊、月光和夜香等意象,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离别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人通过"锦字都来三两行"的描写,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尽的离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的问题"雁儿何处是仙乡"既是对离别的追问,也是对自己追求理想和归属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这首诗词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辛弃疾对离别和迷茫的感慨,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情感的共鸣,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犹豫和迷茫。
舟中采莲女,两两催妆梳。闻早渡江去,日高来起居。
底叹兹岩省见稀,惯居故国看山围。应缘此日慰岑寂,聊遣清诗为发挥。
人老边关未得师,行违行速只安时。令随天阔风遥岭,语挟春来草梦池。旧垒无华閒睥睨,新机有句到侏离。孤衷耿耿无人会,只傍天公作己知。
初因弹劾死东川,又为亲情弄化权。百口共经三峡水,一时重上两漫天。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若待更遭秋瘴后,便愁平地有重泉。
春风盎盎杯中酒,流水潺潺膝上琴。个里有人真得趣,槐安一梦莫关心。
早岁耽诗老不工,但余多难似诗穷。忽来数纸丁宁甚,恍忆他时缱绻同。幕府十年公勿厌,风霜满面我思东。几因江发蛮夷涨,欲问渔翁借短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