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长安五往来,立谈无语口慵开。
懒看龌龊随时士,谁是艰难济世才。
韦布岂无堪将相,庙堂未易贱蒿莱。
上书欲谒平间去,光范门前肯自媒。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谒易司谏》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场中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思考。
译文:
十年在长安城往来,
与人立谈无话可言。
懒得看那些龌龊事,
谁才能解救艰难世?
韦布岂不适任将相位,
庙堂从未轻贱人才。
想要上书谒见平台,
光范门前谁肯自媒?
诗意:
这首诗以长安城为背景,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官场中的经历和感受。他感叹自己在这座城市度过了十年,但与人交谈时却无话可说,口慵懒敷衍。他不愿意看到那些污浊的事物,而希望有人能够拯救这个艰难的世界。
诗中提到韦布,指的是韦庄和布衣。韦庄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而布衣则指普通百姓。诗人认为,韦庄等有才华的人应该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位,而不应被轻视。他希望能够上书谒见朝廷,但却感到自己在光范门前很难得到重视和机会。
赏析:
《谒易司谏》揭示了作者对官场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悲愤之情。诗中的长安城象征着政治中心和社会现实,而作者的无语和口慵开则反映了他对这种现实的无奈和厌倦。他对那些“龌龊”的事物不屑一顾,渴望有人能够解救这个艰难的时代。
诗人对韦庄和布衣的提及表达了对人才的期望和社会的不公正。他认为有才华的人应该得到重用,而不应该被贬低。然而,他自己上书谒见朝廷却遇到了困难,他感叹自己在光范门前得不到机会和认可。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官场和社会的批判,展示了他对时局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它呈现了一种对社会不公和人才被忽视的痛苦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代的向往和对社会改革的期望。
平生食肉吾无相,雨甲烟苗足慰贫。几日山行更无此,况堪拈米恶于尘。
结庐若耶里,左右若耶水。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每得樵风便,往来殊不难。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短褐衣妻儿,馀粮及鸡犬。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蜀天向腊寒未极,倚槛绵睇亭皋分。一萍团红江上日,数盖淡白楼头云。杯中竹叶与谁举,笛里梅花那忍闻。愿君枉步数相劳。他时离绪徒纷纷。
吴僧诵经罢,败衲倚蒲团。钟韵花犹敛,楼阴月向残。晴山开殿响,秋水卷帘寒。独恨孤舟去,千滩复万滩。
念芳钿委路,粉浪翻空,谁补春痕。伫立伤心事,记宫檐点鬓,候馆沾襟。东君护香情薄,不管径云深。叹金谷楼危避风台浅,消瘦飞琼。梨云已成梦,谩蝶恨凄凉,人怨黄昏。捻残枝重嗅,似徐娘虽老,犹有风情。不禁许多芳思,青子渐成阴。怕酒醒歌阑,空庭夜月羌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