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野性》

野性乐疏旷,从来厌风尘。
孤寒无所资,屈身随众人。
贵游弃疵贱,不能强相亲。
蹉跎三十年,客路常清贫。
晚来归山林,麋鹿为我邻。
万事不挂意,一一皆天真。
同流乃知此,难与俗子陈。

作者介绍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作品评述

《野性》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文珦。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以下是《野性》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野性》中文译文:
野性乐疏旷,
从来厌风尘。
孤寒无所资,
屈身随众人。
贵游弃疵贱,
不能强相亲。
蹉跎三十年,
客路常清贫。
晚来归山林,
麋鹿为我邻。
万事不挂意,
一一皆天真。
同流乃知此,
难与俗子陈。

诗意和赏析:
《野性》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和与自然为伍的向往。诗词开篇,描述了野性的乐趣和宽广的心境。作者从来都对尘世的繁华和喧嚣感到厌倦,认为这种喧嚣的环境并不能给予他任何实质上的财富或满足感。

诗中提到作者孤寒无所资,屈身随众人,表明他在世俗中身份卑微,没有得到世俗认可的地位和权力。然而,他并不愿意迎合权贵,放弃真实的自我来追求虚名虚利。这种对权贵游戏的抗拒和超脱使作者在世俗中显得与众不同,与俗世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也导致了他的清贫。

在诗的结尾,作者回归山林,回归自然。他发现在山林中,与大自然为伍,与麋鹿为邻,心灵得到了安宁和满足。他不再被世事所困扰,不再执念于功名利禄,而是以一种天真的心态看待万事万物。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和天真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繁华和权贵游戏的厌倦。通过与自然融合,作者找到了内心的满足和心灵的宁静。这首诗词可以被理解为对世俗之外的境界的追求,呼唤人们保持真实的自我,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平静。

  • 《仙人望月濯足》

    夜静山空月半弯,挽衣垂足涤潺湲。无人领此深深意,别向壶中更觅天。

  • 《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

    多为裁诗步竹轩,有时凝思过朝昏。篇成敢道怀金璞,吟苦唯应似岭猿。迷兴每惭花月夕,寄愁长在别离魂。烦君把卷侵寒烛,丽句时传画戟门。

  • 《送程给事知越州》

    仙境际云霓,名藩独会稽,蓬莱住山小,星宿落簷低。旌节临诸郡,楼台瞰北齐。地繁秦望岭,民阜若耶溪。化俗饶馀事,吟诗厌旧题。只愁严召速,荣渡浙江西。

  • 《示医卜逢松崖》

    我生八月十五夜,清浅斜河浸月华。雇兔捣残千岁药,牵牛引动半天槎。自抛蓬海传方处,曾过成都卖卜家。今日相逢圆昨梦,一杯松下醉流霞。

  • 《长相思》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 《宿西菩山明智寺诗》

    路转溪山果大奇,茂林门径古苔滋。坐余沿石閒听水,茶罢巡檐遍读碑。飞白洒然前辈字,养鱼浴却向来池。草蒲葺葺仙人发,随我归来与静宜。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