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婷未嫁惜琵琶,借与诗人著意夸。
不数前人推引曲,只矜赵女绮罗花。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叶信父家听琵琶》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娉婷的少女在未嫁之前,对琵琶的钟爱之情,并借此与诗人相互吹嘘。她并不在乎前人所谱的名曲,而只自豪于能演奏出美妙的曲调,仿佛是矜持的赵女绣罗花一般。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琵琶的喜爱和对自身才华的自豪。娉婷的少女将琵琶视为自己的宝贝,她对琵琶的钟爱和演奏的技艺让她感到自豪。她并不依赖前人的引领,而是以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演奏风格展示自己。这种自信和自主性在宋代女性中是相对罕见的。
赏析这首诗词时,我们可以欣赏到其中蕴含的自信和自豪。娉婷的少女不仅仅是一个借琵琶炫耀才华的形象,她同时也代表了宋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她以琵琶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个人才华的追求,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琵琶的描绘和娉婷少女的形象塑造,展示了宋代女性的独特风采和追求个人独立性的态度。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琵琶和自己才华的热爱,以及对女性自主性的肯定和赞美。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愁与发相形,一愁白数茎。有发能几多,禁愁日日生。古若不置兵,天下无战争。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太行耸巍峨,是天产不平。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四蹄日日多,双轮日日成。二物不在天,安能免营营。
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便教恩浅情疏。隔花空望金舆。春晚不拈红粉,碧窗自录仙书。
宁忍千日饥,野葛不可烹;宁枉百里途,捷径不可行。自古风俗坏,善土亦沦胥。橘柚禹包贡,後世称木奴。
龙烛飞空雪渐无,光摇穷巷丽金铺。妓楼遽喜春生座,席户浑惊粟在肤。剡水不须乘兴去,饭山犹是作诗臞。自怜白发疎慵客,拥被高舂梦未苏。
庐山之下仙佛之庐,多公题扁,予熟其体矣。而今见其帖,大抵小则遒而大则婉。岂所施有异,而笔法亦随以变。遒而不流于介,婉而不失其健,予犹愧乎知书之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