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夜闻渔歌》

非竹非丝响裂空,高歌三唱出渔篷。
清豀激越犹如许,想见湘波欸乃中。

作者介绍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夜闻渔歌》是宋代张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夜晚听到了渔歌的声音,
不像竹子,也不像丝线,它们在空中回响;
高声唱着三遍,渔船上传来歌声。
清澈而豪迈,仿佛是在远方的湘波之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听到渔歌的情景。诗人用比喻手法将渔歌的声音形容为非竹非丝的响声,回荡在空中。渔歌以高昂的歌声在渔船上传唱,表达出渔民们的豪情壮志。诗人通过渔歌的歌声,勾起了他对湘波(指湖泊或江河)的遐想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夜晚听到渔歌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渔歌声音的形容,展示出渔歌的独特韵律和节奏感。他用"非竹非丝"来形容渔歌的声音,使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渔歌的独特之处。渔歌的高唱和回响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最后,诗人以"湘波"作为情感的寄托,暗示了他对江湖之美的思念和向往。

整首诗虽然短小,但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将夜晚听到渔歌的情景展现得深入人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渔歌的音乐魅力和诗人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思考。

  • 《池上竹》

    此君临此池,枝低水相近。碧色绿波中,日日流不尽。

  • 《踏莎行》

    雁字成行,角声悲送。无端又作长安梦。青衫小帽这回来,安仁两鬓秋霜重。孤馆灯残,小楼钟动。马蹄踏破前村冻。平生牵系为浮名,名垂万古知何用。

  • 《任至道招饮香海棠下》

    眼见名花病已轻,手攀芳树思如酲。飘零万片都无恨,点缀残枝更有情。日暮莫辞银烛照,夜寒谁为宝瓶生。饮阑可怕留连久,满地香红忍得行。

  • 《李中令挽词二首》

    家赐齐侯履,人推卻縠文。结婚荣外馆,谋帅得中军。盛集追园盖,遒章托陇云。不图新渚畔,更作死生分。

  • 《熙宁蜡祭十三首》

    天锡康年,四方顺成。乃通蜡祭,索享于明。金石四作,羽施翠旌。神来宴娭,泽被群生。

  • 《夜至瓜洲》

    瓜洲人家灯火微,瓜洲波上行人希敲门买得双清酒,船在西陵逆浪归。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