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野亭》

□到幽亭上,萧然净客心。
竹深风细细,柏古气森森。
畏日背斜照,珍禽共好音。
未能还小隐,即此是山林。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野亭》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幽静的亭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来到幽静的亭子上,
心灵变得宁静澄明。
竹子丛深,风声细细,
古柏散发着浓浓的气息。
怕阳光斜照,背过身去,
珍禽共同奏出美妙的音乐。
虽然不能彻底隐居山林,
但此地已是我的一片天地。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诗人郭印在幽静的亭子里所感受到的宁静和安详。诗人通过描绘细风和竹子的美丽,以及古柏的沉静与气息,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和赞美。诗人在面对阳光的时候转身背离,可能是出于对繁忙喧嚣世界的回避,寻求内心的宁静。而珍禽的和鸣则象征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情怀,诗人渴望能够远离尘嚣,回归大自然,寻找内心的安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可能无法完全隐居山林,只能在这样一个幽静的亭子里寻求片刻的宁静。这种对自然、对宁静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一种清新、淡然的感觉,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心的思考与共鸣。

这首诗通过对亭子、竹子、柏树和珍禽的描绘,以及对阳光的回避和山林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清新、淡泊的意境,给读者带来静心思考和感悟的机会。

  • 《孙使君飞蓬亭》

    江南泽国多烟水,年少轻身作游子。适来衰懒畏奔驰,忽见飞蓬平地起。飞蓬主人人中仙,曾乘千斛凌风船。船头画鼓催行酒,船尾红妆歌采莲。收篙卷纶今尚乐,却悔从前风浪恶。青云裘褐一鸥身,白发山林五湖客。我来花雾红霏霏,此蓬如山何处飞。但当共坐索酩酊,溪塘过雨春肥。君

  • 《玉楼宴》

    记红颜日、向瑶阶,得俊饮、散蓬壶。绣鞍纵骄马,故坠鞭柳径,缓辔花衢。斗帐兰釭曲,曾是振、声名上都。醉倒旗亭,更深未归,笑倩人扶。光阴到今二纪,算难寻前好,懒访仙居。近来似闻道,向雾关云洞,自乐清虚。月帔与星冠,不念我、华颠皓须。纵教重有相逢,似得旧时无。

  • 《东新桥》

    群鲸贯铁索,背负横空霓。首摇翻雪江,尾插崩云溪。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辘轳卷巨索,青蛟挂长堤。奔舟免狂触,脱筏防撞挤。一桥何足云,欢传广东西。父老有不识,喜笑争攀跻。鱼龙亦惊逃,雷雹生马蹄。嗟此病涉久,公私困留稽。奸民食此险,出没如凫鹥。似卖失船壶,如去

  • 《悟黄粱 赠兴平杨先生》

    密密相传理最深。向水里,自生金。个人无口解哦吟。能云步,曳云襟。寻思今古修仙道,今如古,古如今。古今难得遇知音。知音者,似予

  • 《题钓台》

    遐想当年隐富春,生涯只寄一丝纶。幸逢白水为真主,肯向青山访故人。试问勒功依日月,何如占象动星辰。回头四七皆尘迹,独有先生迹未尘。

  • 《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

    挥泪送回人,将书报所亲。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风尘。王粲频征楚,君恩许入秦。还同星火去,马上别江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