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谒金门》

春漏促。
谁见两人心曲。
罨画屏风银蜡烛。
泪珠红蔌蔌。
懊恼欢娱不足。
只许梦中相逐。
今夜月明何处宿。
画桥春水绿。

作者介绍

(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陈克的生平

  少时随父宦学四方,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绍兴七年(1137),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留其家于后方,以单骑从军。曾与吴若共著《东南防守便利》3卷,其大略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四库全书总目》)。

  其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陈贻序和伯父陈贻范均进士及第,并都担任过州县官。他们不但文学造诣很高,而且陈贻范还是著名的藏书家。陈克自幼受家庭熏陶,才学日益长进,诗、词、文无不精通。他早年的诗,文辞优美,风格近温庭筠和李商隐,在“宋诗中另为一格”。他的词写得更好,佳作多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词格高丽,晏(殊)周(邦彦)流亚”。清李慈铭在所著《越缦堂读书记》一书中,论赞其词“在北宋诸家中,可与永叔(欧阳修)、子野(张先)抗衡一代,虽所传不多,吾浙称此事者,莫之先矣”。

  陈克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其词对时世有所反应。如〔临江仙〕写身世之感,触及“胡尘直到江城”的严酷现实,〔虞美人〕写祈雨,注意到农村“日夜歌声苦”的悲惨之状。这类作品在他的集子里很少见。他的词主要还是承"花间"和北宋的婉丽之风,以描写粉融香润的生活和闲适之情见长。如〔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又如另一首写闲情的〔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以“烘帘自在垂”和“绿窗春睡轻”的恬淡境界受到历代词话家的称誉。清人陈廷焯说:"陈子高词婉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晁无咎、毛泽民、万俟雅言等远不逮也。"(《白雨斋词话》)说陈克高于晁、毛等人未必公允,但“婉雅闲丽”和“合温韦之旨”二语倒是准确地道出了他的歌词创作的主导风格与继承关系。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著录陈克《天台集》10卷。又单行《赤城词》1卷,曾刊入长沙书肆《百家词》。今均不传。朱孝臧《□村丛书》所收《赤城词》1卷,系据林无垢校补旧钞本。赵万里复据他书共辑得41首,附录1首,刊入《校辑宋金元人词》。《全宋词》增辑至51首。《全宋词补辑》又补辑陈克词4首。陈克亦能诗,诗集已佚,部分作品仅见于《宋诗纪事》等书中,存词51首。

作品评述

《谒金门》是宋代诗人陈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春漏促。
春天的时光过得很快。
谁见两人心曲。
有谁能看见我们两人内心的曲折情感。
罨画屏风银蜡烛。
屏风上画着的银色蜡烛被染上了泪水。
泪珠红蔌蔌。
眼泪像红色的珠子一样闪烁。
懊恼欢娱不足。
懊恼于欢乐带来的不足够满足。
只许梦中相逐。
只能在梦中相聚追逐。
今夜月明何处宿。
今夜月亮明亮,不知在何处停留。
画桥春水绿。
画桥上春水呈现出绿色。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述春光流转的瞬间,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诗中的“春漏促”一句暗示时间的流逝之快,给人一种时光匆匆的感觉。作者在诗中借春天的景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屏风上的银蜡烛和泪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忧伤和惆怅的氛围。诗中的“懊恼欢娱不足”表达了作者对欢乐的追求和对现实不尽如人意的遗憾。最后两句“只许梦中相逐,今夜月明何处宿”则表达了作者对梦境中与亲人相聚的渴望和对现实分离的痛苦。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内心情感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中。

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感的描绘,将读者引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共鸣其思乡之情。整首诗以寥寥数语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感受。

  • 《闻杜仪甫出台》

    台官关系重,用舍一何轻。诸老多惭德,斯人有直声。傥来视轩冕,归去即功名。莫拜宽堂墓,伤心隔死生。

  • 《题沈仲一所藏周氏群公书帖》

    纷纷世上如落花,东风即入东邻家,要亦余事吾何嗟。斯人故国之乔木,枝叶胡然亦流落。吾生已晚讲闻熟,见欲堕泪那忍读。古来道德功名上,传世不曾缘物重。君不见人间秦汉,子子孙孙永宝用。

  • 《送乡友王俊杰南归(四首)》

    白云狼藉旧林丘,旃泊天涯十五秋。壮气崆峒三尺剑,浮生滟滪一扁舟。栖栖无乃骥伏枥,郁郁有如鱼中钩。造物倘于人借便,掉头卸却虱兜鍪。

  • 《入山》

    庐山秀在外,华山秀在里。要识真面目,即彼铁锁是。铁锁悬当云上头,纵横曲直是谁谋。吾今判著浮生去,不见神奇不罢休。

  • 《芙蓉花二首》

    溪边野芙蓉,花木相媚好。半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

  • 《千人针》

    游子征衣慈母线,此是太平桑下恋。岛夷卉服亦人情,何故云鬟偏教战。街头日日闻点兵,子弟家家尽远征。倾城欢送皇军出,夹道狂呼万岁声。众里抽针奉巾帨,不敢人前轻掩袂。一帨千人下一针,施与征夫作兰佩。大神并赐护身符,应有勋名答彼姝。比户红颜能爱国,军前壮士喜捐躯。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