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又雨。
芳事匆匆如旅。
借问甚时才百五。
东君浑弗顾。
红紫园林几许。
横笛数声何处。
桃涨连天归未去。
客和春且驻。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谒金门》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风又雨。
芳事匆匆如旅。
借问甚时才百五。
东君浑弗顾。
红紫园林几许。
横笛数声何处。
桃涨连天归未去。
客和春且驻。
这首诗词描述了风雨交加的景象,并融入了对人事变迁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以风雨为背景,通过描绘风雨的匆忙和无情,抒发了作者对光阴易逝的感叹。作者以芳事喻人生,将人生比作一场匆匆的旅行,时间迅速流逝,无法预测。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向东方的君主东君借问:“何时才过百五年?”这句话中蕴含了对长寿的渴望,希望能够延长生命。
然而,作者随即提到东君并没有理会他的问题,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接下来,诗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园林,颜色鲜艳,但人们却不知道其中的美景有多少。横笛几声,音乐从何处传来,增添了神秘感和诗意。在园林中,桃花盛开,几乎遮天蔽日,但桃花盛景即将结束,作者希望客人和春天都能稍作停留,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将其与人生相联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作者以风雨、芳事、园林、笛声和桃花等图景,传达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希望能够停留的愿望。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引发读者对人生和时光的深思。
白沙波底石苔青,水草摇摇自在生。红日半竿人世闹,倚阑亭上晓风轻。
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林。我以养愚地,生君道者心。
偶对先生尽一樽,醉看万物汹崩奔。优游共我聊卒岁,肮脏如君合倚门。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戣,字君严;戡,字君胜。退之志其墓云:孔子世卅八,吾见其孙,白面长身。今君亮四十八世矣。)
潇洒江梅,似玉妆珠缀,密蕊疏枝。霜风应是,不许蝶近蜂欺。嫣然自笑,与山矾、共水仙期。还亦有,青松翠竹,同今凛冽年时。何事向人如恨,带苍苔,半倚临水荒篱。孤山嫩寒放晓,尚忆前诗。黄昏顾影,说横斜、清浅今谁。他自是,移春手段,微云淡月应知。
谁信东南有此山,几回蜡屐只空还。乾坤超出浮尘外,世界深藏粒粟间。鹤不旭来华表在,犀从飞去紫云閒。扪萝直上凌霄塔,见说微垣手可攀。
山在画堂西,钩帘静对时。林高日落早,巷僻客来迟。抱病独不饮,爱闲君所知。阶前碧梧叶,片片可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