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野花叹》

昨看百草抽新芽,今看草开新花。
岩隈水侧自成列,红丑紫贱何交加。
东皇施恩岂不溥,随所付受无少差。
尔之琐细亦蒙被,尽使奋发争春华。
织丛密蔓不可数,竞起涂抹如柔夸。
妖莺冶蝶不尔顾,去尔自欲寻名葩。
尔知有艳贵尔否,歌管匝树侯王家。
尔徒此地弄颜色,只自狼籍随泥沙。
何当照水自窥览,枝赧叶惧相藏遮。
晚权无限晒残日,索酒为尔成吁嗟。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野花叹》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野花叹》中文译文:
昨天看到百草抽出新芽,
今天看到草开出新花。
岩隈水边自然排列,
红的丑陋和紫的卑贱怎么混合在一起。
东皇赐予恩惠岂会不广泛,
根据每个人的才能和品行无大差别。
即使你们这些琐碎之物也受到了照顾,
都努力奋发争取春天的荣华。
花丛密密地蔓延无数,
争相竞赛地涂抹自吹自擂。
妖艳的莺声和美丽的蝴蝶不会理睬你们,
离开你们自己寻找名贵的花朵。
你们是否明白自己是艳丽还是卑贱,
歌声在树上回荡,尊贵的家族。
你们只在这里玩弄着自己的颜色,
随泥沙一起自乱阵脚。
何时才能照镜子自我观照,
枝条害羞,叶子惧怕彼此遮掩。
夕阳无限地晒暗了一天的光辉,
为你们索取酒来消叹息。

《野花叹》诗意和赏析:
《野花叹》以野花为主题,通过描绘野花的生长和境遇,抒发了对社会阶层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叹。

诗的开头,作者提到昨天看到百草抽出新芽,今天看到草开出新花,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接着,作者以野花为喻,描述了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处境。岩隈和水边的野花自成一列,但红色的丑陋和紫色的卑贱混合在一起,表达了社会上阶层和地位的不公平和混杂。

接下来,作者以"东皇"为喻,指代统治者或上层人士,表达了对他们广施恩惠的期望。作者认为,东皇应该公正地对待每个人,不论贫富贵贱,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品行来赐予恩惠。

诗中作者还提到了那些被忽视的琐碎之物,即野花。虽然它们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们也能奋发争取春天的荣华,表达了对平凡而努力的生命的赞美。

最后的几句描述了野花们的遭遇和心情。它们竞相绽放,争相涂抹自己的颜色,但被美丽的蝴蝶和引人注目的莺声所忽视。诗人用这种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被忽视和被辜负的感受。

整首诗以野花为象征,通过对野花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它呈现了一种对于平凡生命的关注和反思,以及对美的追求和渴望得到认可的渴望。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公正与美好的向往。

这首诗词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细腻观察。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的运用,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叹流水二首》

    人间莫谩惜花落,花落明年依旧开。却最堪悲是流水,便同人事去无回。龙跃虬蟠旋作潭,绕红溅绿下东南。春风散入侯家去,漱齿花前酒半酣。

  • 《释奠诗》

    正学昭昭责力行,湖湘一派到于今。好翻愚岛词锋手,密察濂溪理窟心。二水秋清严奠礼,九疑云近想韶音。咏归也觉西风好,须信诗□在泮林。

  • 《登朝元阁》

    绣岭岌层峦,岧嶢十九盘。微微经雨后,杳杳出云端。往事金舆远,遗踪玉像残。至今临渭水,依旧见长安。

  • 《次韵何子应留诗为别》

    出头自合持文柄,失脚因循作吏师。记取舂陵好邦伯,临风对月有清诗。

  • 《无题》

    闻道江边起柁楼,欲将吾道付沧洲。三年恶瞰卢仝屋,一日轻装范蠡舟。蹈海高怀欣独往,济川好手蹇难留。樯阴舸下能容我,雨笠蓑傲白鸥。

  • 《太常引》

    绿衣持节拥亭亭。玉立万娉娉。一见寸心倾。任诗画、无声有声。新篁摇葆,苍梧张盖,山色入帘青。云淡午风轻。看树影、西窗又横。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