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野步晚归》

江村十日喜霜晴,草死泥乾拄杖轻。
沟港浅来无鹭下,郊原暖处有牛耕。
奔驰久厌儿童戏,沦落偏知世俗情。
欲向书窗了残课,归来犹占夕阳明。

作者介绍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作品评述

《野步晚归》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村十日喜霜晴,
草死泥干拄杖轻。
沟港浅来无鹭下,
郊原暖处有牛耕。
奔驰久厌儿童戏,
沦落偏知世俗情。
欲向书窗了残课,
归来犹占夕阳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野外漫步归途中的景象和内心感受。作者在一个晴朗的霜天里,经过十天的江村行走,感到非常喜悦。他的手杖却轻盈自如,因为地上的草已经枯死,泥土干燥。沟港浅水中再也看不到鹭鸟降落,而在郊原温暖的地方,可以看到农民驾驭着牛在耕地。作者感到厌倦了长时间的奔波和与儿童们的嬉戏,沉浸在世俗的情感之中。他渴望回到自己的书窗前,完成未完成的读书任务,然后回到家中,仍然享受夕阳的余晖。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陆游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述江村的景色和农民的劳作,展示了田园生活的平静与安宁。同时,通过揭示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知识的追求。诗中的夕阳明喻示意着作者渴望回到家中,享受宁静和学习的时光。

陆游以豪放洒脱的诗风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这首诗词也不例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内心的独立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陆游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观察和感悟,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

  • 《秋游六首》

    家住南城水竹涯,乘秋行乐未尝亏。轻寒气候我自家。半醉光阴人莫知。信马天街微雨后,凭栏僧阁晚晴时。十年美景追寻遍,好向风前摘白髭。

  • 《山行》

    山花雨后红,野草风前绿。浩歌归去来,不辱在知足。

  • 《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

    五月扁舟忆过门,哀怜逐客为招魂。开樽不惜清泉洁,挥汗相看白雨翻。病起清言惊苦瘦,归休尺牍尚相存。秋风洒涕松楸外,谈笑犹疑对竹轩。

  • 《和赵山甫海棠》

    春风得意酌霞觞,翠袖宁禁白露霜。欲向月宫收剩馥,晓窗强理背时妆。

  • 《送陈霸归闽》

    凉风动行兴,含笑话临途。已得身名了,全忘客道孤。乡程过百越,帆影绕重湖。家在飞鸿外,音书可寄无。

  • 《句》

    烟染绿丝迷别浦,雨催红糁缀长条。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