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多好山,伊川多美竹。
游既各有时,虽频无倦目。
贫清非伤廉,渎幽不为辱。
麋鹿不害人,心无害麋鹿。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诗词:《游山二首》
作者:邵雍
朝代:宋代
洛川多好山,
伊川多美竹。
游既各有时,
虽频无倦目。
贫清非伤廉,
渎幽不为辱。
麋鹿不害人,
心无害麋鹿。
中文译文:
洛川有许多美丽的山峦,
伊川生长着许多美丽的竹子。
游山的时机各有不同,
虽然频繁,但眼目从不疲倦。
贫穷清质并不损伤廉耻之心,
进入幽静之地也不感到耻辱。
麋鹿不会伤害人,
心中也没有伤害麋鹿的意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山的心境和感受。诗人先以洛川和伊川的山川自然景观作为开篇,洛川山峦秀美,伊川竹子茂盛,展现了自然之美。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游山的态度,认为游山的时机因人而异,无论频繁与否,都不会感到疲倦,反而对山水景色越发向往。即使贫穷清质,也不会损害廉耻之心,不会因进入幽静之地而感到羞耻。最后,作者以麋鹿为比喻,表示自己不会伤害别人,内心也没有伤害他人的念头。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纯洁心灵的追求。作者通过描绘山川之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旅行的向往。同时,作者以自然界的麋鹿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他纯朴无害的心灵,以及对和谐共处的渴望。
这首诗词具有宋代文人的典型特点,注重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心灵境界的追求。整体上给人以宁静、纯净、自然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的思考和追求。
遽暖间俄寒,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万般声与色,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似韶容、可驻无人会,且忘言闲醉。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桂华中、珠佩随轩去,还从卖花市。
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前日偶从河上饮,文章何可并英游。
俱着锦衣裳,凭谁办绿黄。可怜君耄矣,贤嬖不贤姜。
晓来丹枫过雨,净如扫。霜空横雁,寒日翻鸦,惊嗟岁月如流,更被酒迷花恼。转眼吴霜,点鬓催老。细思欢游旧事,还自笑。断雨残云,都总似、梦初觉。锦鳞书断,宝箧香销向谁表。尽情说似啼鸟。
远墟行蔼蔼,滞绪豁欣欣。挟翠山能润,矜晴草自薰。堕鸢那及吸,飞鹭可堪九。欲共江流说,滔滔故不闻。
去年秫地伤秋潦,春酒浇醨不可亲。红树梢头山鸟语,只应笑我独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