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噪庭柏喧,朝光来入隙。
祠官谢余事,偃仰百骸适。
回思朝市人,小大各有役。
区区就终尽,万古同一迹。
而我遂慵散,兴味良不极。
富贵非所慕,兹愿傥有获。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偃仰》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偃仰》的中文译文:
鹊噪庭柏喧,
朝光来入隙。
祠官谢余事,
偃仰百骸适。
回思朝市人,
小大各有役。
区区就终尽,
万古同一迹。
而我遂慵散,
兴味良不极。
富贵非所慕,
兹愿傥有获。
诗意和赏析:
《偃仰》以宁静、淡泊的心境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同时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和人世间事务的思考。
诗词开篇以鹊鸟在庭院的柏树上嘈杂的叫声作为画面的描绘,随后朝阳透过缝隙洒入,给人以一种朦胧的意境。在这种安静的氛围中,祠官辞去了他对于祭祀的职务,悠然地倚靠在百骸之上。回忆起朝市的繁忙人群,无论大小,各自都有自己的忙碌和责任。然而,这些区区的事务终究会结束,人们的踪迹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万古之中,每个人都会留下相同的痕迹。
接下来,诗人以自身为主体,表达了自己的懒散和对人世间兴味的不极端追求。他不崇尚富贵,只希望能有所收获,而这种收获并不一定是物质上的财富,更多地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和成长。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淡泊的境界,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尘世的超越。通过对繁忙世界的对比和自省,诗人表达了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将注意力转向对精神追求的关注。这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舒适宁静的感受,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艰难贱生理,飘泊到如今。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藩篱无限景,恣意买江天。种竹交加翠,栽桃烂熳红。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赤管随王命,银章
暮雨樯竿县一湾,长官立马水云间。风吹江沫浮浮去,谁在沙头闭户闲。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昔过益昌城,莫登君子堂。驾言念长道,未暇升崇冈。今闻宝峰上,缥缈陵朝阳。三休引萝蔓,一览穷苍茫。微云霭双剑,落日明故乡。奔驰迹未安,山薮意自长。漂摇万里外,手把新诗章。宦游不忘归,合异鸟欲翔。尘土污颜面,年华侵鬓霜。何时首归路,所至聊旁徨。樽俎逢故人,亭榭
昔日接z5倒,今我葛巾翻。宿酒何时醒,形骸不复存。忽闻有嘉客,躧步出闲门。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西畴前日尘作雾,南村今日波生路。云子从来疏广文,冲雨学稼当辞勤。农言秧好殊胜麦,其如绿针未堪吃。吾生十指不拈泥,毛锥便得傲蓑衣。只愿边头长无事,扡耒耕云且吾志。不愁官马送还官,借牛骑归不用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