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

新月照水水欲冰,夜霜穿屋衣生棱。
野庐半与牛羊共,晓鼓却随鸦鹊兴。
夜来履破裘穿缝,红颊曲眉应入梦。
千夫在野口如麻,岂不怀归畏嘲弄。
我州贤将知人劳,已酿白酒买豚羔。
耐寒努力归不远,两脚冻硬公须软。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新月照水水欲冰,
夜霜穿屋衣生棱。
野庐半与牛羊共,
晓鼓却随鸦鹊兴。

夜来履破裘穿缝,
红颊曲眉应入梦。
千夫在野口如麻,
岂不怀归畏嘲弄。

我州贤将知人劳,
已酿白酒买豚羔。
耐寒努力归不远,
两脚冻硬公须软。

中文译文:

新月照在水面上,水已经结冰,
夜霜穿透屋子,衣服上冒出棱角。
野庐半开着,与牛羊共处,
黎明的鼓声却随着鸦鹊的欢叫而鸣响。

夜晚来临,鞋子破损,裘衣有缝,
红润的面颊和弯曲的眉毛应该进入梦乡。
成千上万的人在野地口如麻,
难道不畏惧被嘲笑而不敢回家吗?

我这位州里的贤良将领知道人民的辛劳,
已经酿制了白酒,买来了豚猪羔羊。
忍受寒冷,努力回家的路并不遥远,
尽管双脚冻得硬邦邦,还是得软软地行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困苦艰辛的役使生活。诗中的盐官部役指的是盐务部门的差役,他们负责盐业的管理和运输。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役使者在严寒冬日里的艰辛和困苦。

诗的开头,苏轼用新月照水水欲冰的景象,描绘了严寒的冬天。夜霜穿透屋子的描写,表现了寒冷的刺骨感。野庐半与牛羊共的句子,则展现了役使者与家畜共处的贫困生活。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描写了役使者夜晚的孤寂和艰辛。履破裘穿缝、红颊曲眉应入梦的描写,表现了役使者长时间劳作后的疲惫和渴望休息的心情。千夫在野口如麻的句子,则表现了役使者在野外工作时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役使者担心受到嘲笑和诽谤,不敢急于回家。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州里贤良将领的敬佩和感激,他们了解百姓的辛劳,为了回家,他们经过艰难的努力,买了豚猪羔羊,酿制了白酒。尽管路途遥远,双脚冻硬,但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整首诗通过对役使者艰苦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辛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的冷冽寒冬景象和役使者们冻得双脚硬邦邦的形象,使读者对他们的困境和努力有了深刻的感受。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州里贤良将领的敬佩和感激,他们关心百姓、买豚猪羔、酿白酒,为役使者们提供了一些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示了苏轼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和同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敬意。它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辛苦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社会不公和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这种关注和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和社会批判意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役使者们艰苦生活的景象,表达了对他们坚韧不拔的敬佩,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困境的思考。它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引发读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思考,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 《雀啄粟》

    坡头车败雀啄粟,桑下饷来乌攫肉。乘时投隙自谓才,苟得未必为汝福。忍饥蓬蒿固亦难,要是少远弹射辱。老农辍耒为汝悲,岂信江湖有鸿鹄。

  • 《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 《述德上兴元严仆射》

    山横碧立并雄岷,大阜洪川共降神。心合云雷清祸乱,力回天地作阳春。非熊德愧当周辅,称杰叨惭首汉臣。何幸腐儒无一艺,得为门下食鱼人。

  • 《送人归京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 《毁邓艾庙》

    蜀庸无与守,魏吃浪成名。血已洿砧机,魂犹饕酒牲。柏溪融雪泻,玉案倚云横。潴薙莫留迹,山川方气平。

  • 《八景歌》

    积雨初过湘水满,夕阳荡金接天远。影挂寒罾江步斜,红残茅檐沙巷晚。小艇泽畔收钓缗,鼓枻沧浪歌濯缨。醉眼西望送沉轮,系缆篱根穿锦鳞。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