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长拖破木履,口内不知道甚底。
恼乱风光没奈何,南北东西无定止。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言法华赞》是宋代佛教僧人释如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内心的困惑和迷茫的状态,同时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和无定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脚下长拖破木履,
口内不知道甚底。
恼乱风光没奈何,
南北东西无定止。
这首诗词的诗意深邃而抽象,可以从不同层面进行赏析。
首先,诗中的"脚下长拖破木履"表达了生活中的困顿和贫乏,暗示了作者身处低谷的境地。"口内不知道甚底"则暗示了内心的迷惘和困惑。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困扰和迷失。
接着,"恼乱风光没奈何"表达了作者对于外在环境的无奈和无力改变的感受。这句诗揭示了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的无力感和困惑,同时也反映出对于人生中种种烦恼的感叹。
最后,"南北东西无定止"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定性。这句诗意味着无论在哪个方向,无论继续前进还是停留,都没有确定的归宿和结局。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性的思考,以及对于追求固定和确定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揭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疑惑、困惑和无奈。它通过描绘生活的贫困、迷茫和无常,表达了一种对于现实和人生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竹外麦烟愁漠漠,短翅啼禽飞魄魄。此时忆著千里人,独坐支颐看花落。江南酒熟清明天,高高绿旆当风悬。谁家无事少年子,满面落花犹醉眠。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朅来青绮外,高在翠微先。双凤褰为阙,群龙俨若仙。还知到玄圃,更是谒甘泉。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诡容纷入望,霁色宛成妍。东极华阴践,西弥嶓冢连。奔峰出岭外,瀑水落云边。汉帝宫将苑,商君陌与阡。林华铺近甸,烟霭绕晴川。既庶仁斯及,分忧
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
画眉无墨把灯烧,岂识宫妆与翠翘。堪笑东风也相谑,暗牵裙带缠人腰。
盛时无穷民,汉诏优廪粥。迩来诏书行,亦赍帛与肉。荐才职诸侯,因异驾徵卜。共思急贤治,惟日有不足。士生幸斯时,讵应隐岩谷。盍出致吾君,尧舜其尔俗。余孽何足云,况说故地复。堂堂胡澹庵,夫子乃其族。看君妙人物,门户真不辱。必须长养成,明显待拭目。而我本散堵,谬赋
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